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魂七魄的意思、三魂七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魂七魄的解釋

[soul] 魂魄,靈魂

在酷刑面前那個叛徒的三魂七魄都吓丢了

詳細解釋

道家對魂魄的總稱。認為人的魂有三,魄有七。見《雲笈七籤》卷五四。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醫家謂肝屬東方木而藏魂,肺屬西方金而藏魄,道家乃有三魂七魄之説。魂果有三,魄果有七乎?非也。蓋九宮數以三居左,七居右也。 白玉蟾 三龍四虎之説亦猶是,蓋《太玄》以三為木,四為金也。”參見“ 三魂 ”、“ 七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魂七魄是中國古代道教文化與中醫學說中的核心概念,源自魂魄二元論,用以描述人體精神與生命力的組成結構。根據《雲笈七籤》《黃帝内經》等典籍記載,其具體含義如下:

一、三魂釋義

  1. 胎光:為“天魂”,主生命之本,決定人之生死存亡。《靈樞·本神》載其“屬太清陽和之氣”,象征先天元神。
  2. 爽靈:為“地魂”,主管智慧與機敏,影響思維判斷力。《道法會元》稱其“主財祿福慧”,與後天意識相關。
  3. 幽精:為“人魂”,司掌情欲與生殖功能,《抱樸子》記述其“主男女交媾,子嗣繁衍”。

二、七魄解析

七魄屬陰神,對應人體七種生理機能:

  1. 屍狗:警覺功能,關聯睡眠質量
  2. 伏矢:消化代謝系統
  3. 雀陰:生殖系統調節
  4. 吞賊:免疫防衛機制
  5. 非毒:毒素分解能力
  6. 除穢:排洩清潔功能
  7. 臭肺:呼吸循環系統

三、文化流變考據

該概念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東漢《白虎通義》完善為“魂魄二元說”,至晉代葛洪《抱樸子》形成完整體系,宋代《雲笈七籤》卷五十四專章詳述三魂七魄的修煉法門。現代中醫學仍沿用“魂不守舍”“魄門不利”等術語,印證其持續影響力。

注:本文核心釋義參考中華書局《道教大辭典》(201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黃帝内經校注》等權威典籍,部分内容綜合《道藏》原典考據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三魂七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人體精神與生命力的核心概念,主要源自道教理論,同時在儒家和民間信仰中也有體現。以下是綜合不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三魂

三魂代表人的精神本源,主導意識、智慧和生命能量。不同文獻對名稱和功能的描述略有差異,但核心内容一緻:

  1. 胎光(天魂)
    最高層次的魂,象征生命之光,與天地相通。若胎光消散,生命即終止。
  2. 爽靈(地魂)
    主管智力、反應速度和感知能力,決定人的慧力與思維敏捷度。
  3. 幽精(人魂)
    主導情感與欲望,影響性取向、愛情選擇及深層本能。

另有解釋将三魂分為“元神、魂、精”或“忠光、實靈、誠精”,但道教經典《雲笈七籤》的胎光、爽靈、幽精之說更為主流。


二、七魄

七魄與生理機能和情緒本能相關,依附于身體而存在:

  1. 喜、怒、哀、懼、愛、惡、欲
    對應七種基本情緒,調控人的心理反應。
  2. 身體機能說
    部分文獻認為七魄關聯心、肝、脾、肺、腎、腸、膽等器官,維持生理運轉。
  3. 本能說
    如“愛好”等本能行為也被歸為七魄範疇。

三、魂與魄的區别


文化意義

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多維度的理解,既包含超越性的靈性追求(三魂),也關注現實的身心平衡(七魄)。在道教修煉中,常通過調和三魂七魄以達到養生或超脫的目标。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流派的解釋,可參考《雲笈七籤》或道教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龍苞茅褓衣刺切大舂碓埭程大堅大身子鄧鄧呆呆逗露逗引鬥攢斷置蹲安朵兒别發煩凡類改流關限赫翼猴孫王換茬黃金盞話語狡詐焦砟集場籍夫金绶酒肉兄弟蠟鼻廉而不刿遼繞馬船邁世謾好門冬密銜暮景桑榆鬧刺兒念佛珠袍絝被發強盛瓊報贍美勝異神和子詩案手摺霜柝述容廷争體上吐法頹魄屯營香阜夏宗瞎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