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軀的意思、焚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軀的解釋

猶焚身。 唐 康骈 《劇談錄·狄惟謙請雨》:“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軀;起天際之油雲,法同翦爪。”參見“ 焚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焚軀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焚”(燃燒)和“軀”(身體)組成,字面意為“焚燒身體”。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自我焚燒的方式犧牲生命,多用于表達極端的奉獻、殉道或壯烈犧牲。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焚:會意字,從火從林,本義為燒毀(《說文解字·火部》)。
    • 軀:形聲字,從身區聲,指人的身體(《說文解字·身部》)。

      組合後,“焚軀”直譯為“焚燒身軀”,引申為以自焚形式結束生命的行為。

  2. 引申含義

    該詞多用于描述以下場景:

    • 宗教殉道:佛教、道教中為信仰舍身供佛或煉丹飛升。
    • 忠烈殉國:曆史上将士或忠臣為表氣節自焚明志。
    • 極端抗争:以自焚表達抗議或絕望,如《宋史》載張順焚軀拒敵。

二、文化語境中的分類用法

  1. 宗教實踐

    佛教典籍中常見僧人“焚身供佛”,如《高僧傳》載慧紹法師燃身供養藥師佛,體現“舍身求法”的終極虔誠(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頁5213)。

  2. 曆史記載

    《明史·忠義傳》記錄多起将領城破後“焚軀殉國”之事,如張铨守城失敗後自焚拒降,被贊“烈骨铮铮”(來源:《辭源》修訂本,頁1892)。

  3. 文學象征

    詩詞中常用以喻指極緻奉獻,如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焚軀炬火,照徹幽冥”,象征以生命驅散黑暗(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頁287)。


三、現代語義辨析

當代語境中,“焚軀”因涉及極端行為,已極少用于日常表達,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需注意其與“自焚”的差異: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4.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焚軀”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拼音為fén qū,由“焚”(上下結構)和“軀”(左右結構)組成。字面含義為“焚燒身體”,引申為以身體為代價的犧牲行為。

二、詳細解釋

  1. 字面意義:指焚燒自身的行為,如自焚或極端獻祭,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宗教、祭祀場景。
  2. 比喻意義:強調為崇高目标(如國家、民族、正義)奉獻生命或承受巨大苦難,體現無私精神。例如唐代康骈《劇談錄》中“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軀”即用此喻。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為理想犧牲的壯烈行為,如忠臣、烈士等。現代語境中也可比喻為事業、信仰付出一切的決心。

四、出處與示例 唐代康骈《劇談錄·狄惟謙請雨》最早記載:“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軀;起天際之油雲,法同翦爪。”此處以焚軀比喻求雨者的艱辛與奉獻。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相關成語對比,可參考漢典及唐代文獻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卑人播藝倉房操立陳死人赤焮春旦觸着鼎食鐘鳴對牌發發方長宜發饷奉觞馮脩分讓杠杠高年歸還估計鹖鴠呵責會鼌嘉遁蒹葭倚玉階下囚井床錦衣衛昆侖勞止掠視獵人靈誨棂角靈神鄰舍笛六節鸾裙羅睺漫天遍地謀殺跑野馬破步趫材七條弦屈沉曲肱攘臂一呼撒野火紗帽士宦收集說地談天飕飗醰粹貪壑霧岚五千文象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