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粱謀的意思、稻粱謀的詳細解釋
稻粱謀的解釋
本指禽鳥尋覓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謀求衣食。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宋 王安石 《送惠思上人》詩:“因知網羅外,猶有稻粱謀。” 清 龔自珍 《詠史》:“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詞語分解
- 稻的解釋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谷”,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稱“大米”)。稻糠。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稻粱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稻粱謀”原指禽鳥尋找食物的行為,後引申為人類謀求基本生存所需,尤其是為了生計而從事寫作或其他職業。在文學語境中,常用來形容文人因現實壓力,不得不将創作局限于謀生,而非追求理想或真理。
二、出處與演變
-
起源:
最早見于唐代杜甫的詩《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此處的“稻粱謀”以候鳥覓食比喻人追求衣食的基本需求。
-
深化與傳播:
清代龔自珍在《詠史》中寫道:“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此句反映了當時文人因懼怕文字獄,隻能為糊口而著書,不敢表達真實思想的困境。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批評:用于描述文人迫于生計或政治壓力,放棄思想自由,僅以寫作為謀生工具的現象。
- 日常語境:可泛指為維持生活而從事的工作或行為,略帶無奈或自嘲意味,例如:“如今寫文章,不過是稻粱謀罷了。”
四、延伸讨論
部分現代解釋嘗試擴展其含義,如将“稻粱謀”與“經營策略”關聯,但這類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傳統及主流解釋仍以“謀生”為核心。
該成語既承載了自然意象的生動性,也深刻反映了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生存狀态,具有文學與社會的雙重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稻粱謀(dào liáng móu)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稻粱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謀劃謀略。通常用來形容人謀求利益或追求目标時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稻(dào):部首禾,筆畫共10畫。
粱(liáng):部首米,筆畫共11畫。
謀(móu):部首言,筆畫共9畫。
來源:
稻粱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孫丑上》這篇文獻裡。這個成語通過描述種植稻粱(稻子和糧食)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謀略和計劃的含義。
繁體:
稻粱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稻粱謀的寫法略有不同。稻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稻」,而粱字的古代寫法為「糧」,謀字的古代寫法為「謀」。
例句:
1. 他堂而皇之地使用各種稻粱謀來實現自己的目标。
2. 我們應該好好操練稻粱謀,為将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組詞:
稻田、糧食、謀略、策劃、計策等。
近義詞:
謀略、計謀、計策、策略等。
反義詞:
無謀、無計、無策、莽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