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麪片兒的意思、麪片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麪片兒的解釋

亦作“麫片兒”。食品名。用面粉做成的薄片。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韻梅 端着碗進來,不知怎麼辦好了。叫醒他呢,怕他不高興;不叫他呢,又怕面片兒涼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麪片兒(現多寫作“面片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飲食詞彙,特指一種手工制作的片狀面食。以下從詞典釋義、制作方法及文化背景三方面進行權威解析:


一、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面片兒(miànpiànr):名詞。一種面食,将和好的面團擀成薄片後,再切成小塊或用手揪成片狀,煮熟後食用。常見于中國北方地區,可搭配湯料或炒制。

該詞屬口語化表達,“兒”化音體現北方方言特征,強調其作為家常食物的親切感。


二、制作工藝與文化特征

  1. 原料與形态

    以小麥面粉為主料,手工擀壓成厚約1-2毫米的薄片,再切割成菱形、方形或隨意揪片,形态不拘但需厚薄均勻,以保證烹饪時口感一緻。

  2. 烹饪方式

    常見做法包括:

    • 湯面片:與蔬菜、肉類同煮,湯鮮片滑,典型如西北“揪片子”;
    • 炒面片:煮熟後與肉絲、番茄等爆炒,風味濃郁;
    • 涼拌面片:夏季冷食,配辣油醋汁開胃。
  3. 地域文化

    作為北方家庭主食,尤其在山西、陝西、甘肅等地普及。其手工制作過程體現“家的味道”,常與“母親手藝”“童年記憶”等情感聯結,成為地域飲食文化符號。


三、詞源與演變

“麪”為“面”的繁體舊寫(《說文解字》:“麪,麥末也”),現代簡化字統作“面”。“片兒”指薄片狀物,後綴“兒”化音屬北方官話特征,現已成為标準漢語收錄詞彙。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李寶元. 《中國北方面食文化》.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8: 102-105.

: 張承志. 《飲食與中國地域文化》. 中華書局, 2020: 77-81.

: 王仁湘. 《中國飲食文化史·西北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156-160.

: 許慎(漢)撰 / 段玉裁(清)注.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影印版.

網絡擴展解釋

“麪片兒”一詞的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具體如下:

  1. 食品含義
    “麪片兒”指用面粉制成的薄片狀食物,屬于傳統面食的一種,常見于北方飲食文化中。“麪”是“面”的異體字,因此“麪片兒”等同于“面片兒”,例如手擀面片、揪面片等做法。

  2. 詞綴“片兒”的用法
    “片兒”在漢語中讀作piānr,通常作為名詞後綴,表示平而薄的物體,如“相片兒”“畫片兒”。但需注意,“麪片兒”中的“片兒”是獨立名詞,與後綴用法不同。

  3. 與“片兒”相關的其他詞彙

    • 成語關聯:如“片甲不還”“片接寸附”等(與食品無關)。
    • 常見搭配:如“兒皇帝”“破題兒”等,均與“麪片兒”無直接關聯。

提示:的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實際飲食文化或權威詞典進一步驗證。若需了解具體烹饪方法或地域特色,可補充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熬熬煎煎抱肚碧沚波剌斯不栖綢直春濃出挑辭對從然釣文鈎诋諆東野反傷費厄潑賴風奔焚死剛體格鬥鈎貫漢白玉壞胎黃額華鮮賄贈降餞激昂慷慨奸訴賤姓晶輝科白睽罛辣忽忽雷咆緑李麥粉藐孤妙啭凝固旁孚片言折獄平米萋菲曬書受教育殊榮特征天貎天乙題本體元拓清頑梗王隅洿穢下筆成章霞連小打謝樓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