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糾正。《東觀漢記·王阜傳》:“﹝ 王阜 ﹞為 益州 太守,邊郡吏多放縱, 阜 以法繩正,吏民不敢犯禁。”《後漢書·循吏傳·王渙》:“﹝ 王渙 ﹞在 溫 三年,遷 兗州 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
“繩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繩正(shéng zhèng)意為“糾正”,指通過法律、準則或規範來約束、矯正他人的過失或錯誤行為。例如:
現代語境中,“繩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的引用,強調通過制度或權威手段對偏差進行矯正,例如:“以法繩正不良風氣”。
該詞核心含義是通過規範或法治手段進行糾正,常見于曆史典籍,體現古代治理中“以法立威”的理念。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或《東觀漢記》相關篇章。
《繩正》是一個漢族姓氏,通常用來指代姓氏為繩的人。
《繩正》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繩和正。
繩的部首是纟,總筆畫數為11。
正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5。
《繩正》這個姓氏的字形源于中國古代的楷書字形。
在繁體字中,繩的形式為繩,正的形式為正。
在古代漢字中,《繩正》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定,可能會因人而異。
1. 繩正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學問的老師。
2. 公司的董事長姓繩正。
《繩正》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如:
1. 繩索(shéng suǒ):用來捆綁、系縛的繩子。
2. 正直(zhèng zhí):指人品高尚,言行正派。
近義詞: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