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纠正。《东观汉记·王阜传》:“﹝ 王阜 ﹞为 益州 太守,边郡吏多放纵, 阜 以法绳正,吏民不敢犯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绳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绳正(shéng zhèng)意为“纠正”,指通过法律、准则或规范来约束、矫正他人的过失或错误行为。例如:
现代语境中,“绳正”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的引用,强调通过制度或权威手段对偏差进行矫正,例如:“以法绳正不良风气”。
该词核心含义是通过规范或法治手段进行纠正,常见于历史典籍,体现古代治理中“以法立威”的理念。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或《东观汉记》相关篇章。
《绳正》是一个汉族姓氏,通常用来指代姓氏为绳的人。
《绳正》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绳和正。
绳的部首是纟,总笔画数为11。
正的部首是⺤,总笔画数为5。
《绳正》这个姓氏的字形源于中国古代的楷书字形。
在繁体字中,绳的形式为繩,正的形式为正。
在古代汉字中,《绳正》的写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能会因人而异。
1. 绳正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老师。
2. 公司的董事长姓绳正。
《绳正》可以与其他汉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如:
1. 绳索(shéng suǒ):用来捆绑、系缚的绳子。
2. 正直(zhèng zhí):指人品高尚,言行正派。
近义词:没有明确的近义词。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