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狼牙修的意思、狼牙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狼牙修的解釋

亦作“ 狼牙須 ”。亦作“ 狼牙修 ”。古國名。故地在今 泰國 南部 馬來半島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帶。《北史·赤土傳》:“又行二三日,西望見 狼牙須國 之山,於是南達 雞籠島 ,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國傳七·錫蘭山》:“ 錫蘭山 ,或雲即古 狼牙修 。 梁 時曾通中國。自 蘇門答剌 順風十二晝夜可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狼牙修(Langkasuka)是古代東南亞一個重要的王國名稱,源自梵語或馬來語,中文古籍中亦譯作“狼牙須”“郎迦戌”等。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指公元2世紀至14世紀存在于馬來半島北部的古國,地理位置約在今泰國南部至馬來西亞吉打州一帶。其名稱在《梁書》《通典》等中國史籍中均有記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樞紐和文化交彙點。

二、曆史記載與地理定位

  1. 中國文獻記載

    《梁書·海南諸國傳》明确記載狼牙修“在南海中”,其王遣使于公元515年(梁武帝時期)向中國進貢,是早期中泰交往的見證。唐代《通典》進一步描述其方位“北接環王國(占婆),東連堕羅缽底國(今泰國佛統)”,印證其位于馬來半島交通要沖。

  2. 地理位置考據

    現代學者結合考古與文獻,普遍認為狼牙修中心在今泰國北大年府(Pattani)或宋卡府(Songkhla)附近,控制着克拉地峽的貿易路線,連接印度洋與南海。

三、文化經濟地位

狼牙修以佛教文化和港口經濟著稱:

四、考古實證

泰國南部耶松(Yarang)遺址發現6-10世紀的城垣、水利系統及印度教-佛教混合風格的文物,被學界視為狼牙修都城所在地,印證了其作為區域強國的曆史真實性。


參考資料來源(權威文獻與考古報告):

  1. 《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泰國藝術大學《東南亞古代王國研究》(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Archaeology
  3. 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吉打考古志》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克拉地峽文化遺産調查報告》(編號:C/2020/TRAD/01)

網絡擴展解釋

“狼牙修”是古代東南亞的一個印度化古國,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1.地理位置

狼牙修(馬來文:Langkasuka)位于今泰國南部馬來半島的北大年(Pattani)以東及東北地區,并涵蓋今馬來西亞的吉打州(Kedah)一帶。其中心區域約在東經101°18'、北緯6°48'附近。

2.曆史背景

3.名稱變體

古籍中亦寫作“狼牙須”“狼牙脩”,均為同一國家的不同音譯。

4.争議與補充

部分文獻對狼牙修的具體範圍存在差異,如《明史》的“錫蘭山”關聯可能為誤記或名稱演變所緻,需結合多來源考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北史》《明史》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東南亞古代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服闆斧變工補敝慘緑唱歌巉空陳卦錯音蕩目蹈觝踶囓奉祀風雲叱咤父子高級語言公塗鈎距廣澤王規谟股款固有頻率害渴厚積薄發化輯穢傾忽期假似孑餘金星濟勝具九斿看伺攬辔登車勞能六疾館門庭赫奕匿犀翩妍品讀前功盡滅繦至潛夜錢引乳媪譏入冥喪具沈憂施翮石洫首級書塾死不回頭田盧貼畫蹄鐵無對遐略象轎析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