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卷;書籍。 晉 劉琨 《答盧谌》詩:“素卷莫啟,幄無談賓。” 唐 楊巨源 《題表丈三大夫書齋》詩:“素卷堆瑤席,朱弦映絳紗。” 宋 張先 《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詞:“素卷書名, 赤松 遊道,飊馭雲軿仙可期。”
“素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文學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解釋
“素”指白色或本色,“卷”讀作“juàn”,意為書冊或紙張的卷軸形态。組合後指未加裝飾的白色書卷,常用于形容紙張的質樸無華。
文學引申
在古詩文中,“素卷”常代指書籍或書卷,例如:
部分文獻(如)提到,“素卷”可比喻文章、書畫作品的簡潔清新,強調内容不繁複、意境自然,類似“素紙”的純淨特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答盧谌》《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等作品原文。
《素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素」和「卷」兩個字。它的意思是指白紙或紙卷,沒有任何文字或圖案的紙張。
「素」字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為10。
「卷」字的部首是「厶」,它的總筆畫數為9。
「素卷」一詞最早見于《荀子·正名》一書。它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空白的紙張,沒有任何文字或圖案。而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比喻沒有文字或内容的作品。
在繁體字中,「素卷」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素卷」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一種寫法是将「卷」字寫成「巻」,另一種寫法則将「卷」字的右邊部分寫成「卄」。
1. 他拿起一張素卷,準備開始寫字。
2. 圖書館裡有許多古老的素卷,記錄了曆史的變遷。
3. 這幅畫作以素卷的形式呈現,沒有任何顔色和裝飾。
組詞:素紙、空白紙卷、空白畫卷
近義詞:空白紙、白紙、無字紙張
反義詞:字畫、有文字的紙張、裝飾紙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