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婚俗。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至迎娶日……從人及兒家人乞覓利市錢物花紅等,謂之攔門。”攔,一本作“ 欄 ”。
“攔門”是一個漢語詞語,根據不同語境有兩種主要釋義:
指阻攔、攔截他人通過門口或通道,強調物理空間的阻擋行為。
特指宋代婚禮中的一種儀式性習俗。
現代語境下,“攔門”的婚俗形式仍在中國部分地區(如某些農村)的婚禮中保留,但具體形式可能簡化,更多作為趣味環節存在。
攔門(lán mé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攔”和“門”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攔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門的部首是門,筆畫數為3。
來源:
攔門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翰中,意為阻止進入或禁止通行。
繁體:
《多寶佛經》中使用的繁體字為“攔門”,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一些名勝古迹的門前會豎立一根木杆,稱為“攔門杆”,作為禁止通行的标志。後來,攔門杆的字義演變為阻擋進入的意思,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詞語“攔門”。
例句:
1. 他攔門不讓我進去。
2. 老師攔門要我們停下。
組詞:
攔路、攔截、門口、門禁
近義詞:
阻攔、攔阻、攔截
反義詞:
通行、放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