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枯木般不動地躺着。 魯迅 《書信集·緻台靜農》:“近仍在就醫,要而論之,終較夏間差勝矣。我鑒于世故,本拟少管閑事,專事翻譯,借以糊口,故本年作文殊不多,繼嬰大病,槁卧數月。”
槁卧
“槁卧”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槁”與“卧”組合而成,形容人或物如枯木般躺卧的狀态,多指因極度衰弱、絕望或貧病而僵卧不起。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槁(gǎo)
卧(wò)
“槁卧”一詞的核心意象是枯槁僵卧,常見于古詩文,包含兩層含義:
身體狀态:形容人因疾病、衰老或貧困而身體幹枯,無力行動,隻能躺卧。
例:陸遊《幽居》詩:“槁卧僅如龜息穩,貧居常逐雁行疏。”
(以“龜息”喻微弱呼吸,凸顯貧病交加下的僵卧之态。)
精神狀态:象征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如枯木般毫無生機。
例:蘇轼《與米元章書》:“某食則脹,不食則羸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飽蚊子耳。不知今夕如何度?槁卧長歎而已。”
(此處“槁卧”既寫病體難支,亦抒内心郁結。)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槁卧”,釋義為:“枯卧。多指貧病潦倒,僵卧不起。”
引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生槁卧空齋,自念必死。”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其比喻義:“形容身心衰頹,如枯木僵卧。”
引例:《明史·李夢辰傳》:“國事日非,槁卧旅舍。”
“槁卧”屬書面雅言,現代漢語已罕用,但仍見于:
擴展閱讀:
“槁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ǎo wò,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理解:
基本釋義
指“如枯木般不動地躺着”,形容人長時間靜止不動、毫無生氣的狀态,常帶有憔悴、枯槁的意象。
語境與用例
魯迅在《書信集·緻台靜農》中曾用此詞描述自己病中的狀态:“繼嬰大病,槁卧數月。”。此例中,“槁卧”不僅指身體無法活動,還隱含了因病衰弱、精神萎靡的深層含義。
延伸解析
從構詞看,“槁”意為枯幹,“卧”指躺卧,組合後強化了因極度疲憊、病痛或消沉而長時間僵卧的意象,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注意事項
需與普通“躺卧”區分,該詞帶有明顯的消極色彩,通常不用于中性或積極場景。
阿耳忒彌斯骜辟襃贲鞭影哺歠簿伐捕取車駮齒輪船夫吹雲筝篡竊村程膽虛帝祉斷不了二流大挂反形豐餘浮索高情厚誼溝灌桂柁海水聲道後發制人黃牙土嬌泥雞鳴犬吠輯印鈞秤筐筥賣壯丁秘計謬答木豆爬灰偏任撲克啟明星罄困情蹤七香湯泉宮趨名挼挱砂囊燒利市身架水到渠成疏節四秋苔茵逃讓騰觚痛法望風承旨五色花子項窩閑伺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