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眚災的意思、眚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眚災的解釋

亦作“ 眚烖 ”。因過失而造成災害。《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孔 傳:“眚,過;災,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周禮·天官·甸師》:“喪事代王受眚烖。”《史記·五帝本紀》:“眚烖過,赦。”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眚烖,為人作患害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眚災肆赦,則文有春露之滋;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四》:“金以贖其可恕,眚災而應赦,怙終而不改,則皆隨其麗法者,加操縱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眚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shěng zāi
結構:由“眚”(過失)和“災”(災害)組成,指因過失造成的災害。部分文獻也寫作“眚烖”,屬于異體字形式。


二、字義分解

    • 本義:眼睛長白翳(一種眼疾)。
    • 引申義:過錯,如《左傳》中“不以一眚掩大德”。
    • 古通“省”,含省察、反思之意。
    • 指自然或人為的禍害,如“水災”“招災惹禍”。

三、古籍出處與法律意義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四、其他文獻引用


五、總結

“眚災”融合了過失與災害的雙重含義,既用于描述因過錯引發的災難,也反映古代法律對過失行為的寬容态度。需注意其與單純自然災害(如“天災”)的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眚災

眚災(shèng zāi)是漢字詞語,由「目」和「火」兩個部首組成,共計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原意指的是災禍、禍患。

在繁體字中,「眚」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眚」的寫法略有不同,由「目」和「生」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0個筆畫。

以下是使用「眚災」的例句:

1. 祈禱大自然的眚災不再降臨。

2. 這次的眚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3. 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眚災。

其他相關的詞語有:

1. 災難:指自然或人為引起的嚴重事故或災害。

2. 災禍:指人類所遭受的不幸或厄運。

3. 禍患:指帶來不利或危險的困擾或事故。

此外,「眚災」的反義詞為「吉祥」,意為幸運和吉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