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具劒的意思、具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具劒的解釋

用玉裝飾的劍。《後漢書·馮異傳》:“大司徒 鄧禹 不能定,乃遣 異 代 禹 讨之。車駕送至 河南 ,賜以乘輿七尺具劒。” 李賢 注:“具謂以寶玉裝飾之。《東觀記》作‘玉具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具劒”是“具劍”的古體寫法,指古代佩帶的禮儀用劍,常用于官員、貴族或武士的正式場合,象征身份、權力和威嚴。該詞源自先秦時期,在《周禮》等古籍中已有記載,例如描述祭祀或朝見儀式時,參與者需佩戴具劍以示莊重。具劍通常裝飾精美,區别于實戰用劍,強調其象征意義而非實用功能。在詞源上,“具”意為“具備”或“器具”,“劒”(即“劍”)指兵器,合起來突出“隨身攜帶的劍具”之意。這一解釋體現了古漢語中禮儀文化的深厚内涵。

來源:《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具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玉裝飾的劍相關。以下是具體解釋:

  1. 基本釋義
    根據文獻記載,“具劒”指用寶玉裝飾的劍,常用于賞賜或禮儀場合。例如《後漢書·馮異傳》中提到,漢光武帝曾賜予馮異“乘輿七尺具劒”,這裡的“具劒”即指帶有玉飾的寶劍()。

  2. 詞源與延伸

    • “具”字本義為備有、完備,如“具備”“具有”,後引申為器物(如“器具”)或量詞(如“一具屍體”)()。
    • 在“具劒”中,“具”特指以寶玉裝飾的工藝,強調劍的華貴性,故《東觀記》中直接寫作“玉具劒”()。
  3. 曆史背景
    玉具劍是漢代貴族或高官身份的象征,劍鞘、劍格等部位常鑲嵌玉飾,兼具實用與禮制功能。皇帝賜劍的行為既是對臣子的嘉獎,也體現其權威。

“具劒”可理解為古代以玉裝飾的高規格佩劍,多用于賞賜或彰顯地位。如需進一步了解“具”字其他用法,可參考字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惡哀戀熬熬汲汲保齡球畢辭鼻青眼烏閉置澄定城鎮赤白痢摧萃黨徽電視調類釣奇俸鈔绀坊耿耀氿濫鶴汀黃齑淡飯鹘鸰眼簡點緝績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提爵號儁材巨袟酷貧蓮鈎令室嶙嶙流落失所峍崪門尹鳴駝明駝倪嗣沖拗句泥俑潑東西勸善戒惡撒溺沙盆適時事體師丈收撫私署送風聳服溲溲瑣聒踏牀桐鄉衛藏無軏相風使帆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