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utting tool used in carving seals]∶刻印刀(刻圖章用的刀)的别稱
(2) [stencil pen;stylus for cutting stencils]∶刻寫蠟紙用的筆
(1).刻印刀的别稱。以其用刀代筆,故名。亦借指雕刻藝術。 元 艾性夫 《與圖書工羅翁》詩:“翁持鐵筆不得用,小試印材蒸栗色。” 清 姜紹書 《韻石齋筆談·國朝印章》:“鐵筆之妙,莫過於 文三橋 、 何雪漁 。”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魯璋 ﹞善寫松柏及梅菊,工隸書,兼工鐵筆。”《花城》1981年第2期:“﹝《梅花喜神譜》﹞成為科學和美學融彙一體之作,再加上刻工鐵筆傳奇,可以說是達到了三絕的境界。”
(2).刻蠟紙用的筆。筆尖用鋼制造。
“鐵筆”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雕刻印章時使用的刀具,因以刀代筆進行篆刻而得名,也代指雕刻藝術。例如:“鐵筆銀鈎”形容雕刻筆觸剛勁有力,元代文獻中已有相關記載。
指刻寫蠟紙的專用筆,筆尖由鋼材制成,用于油印前的文字刻制。例如:“記者用鐵筆在蠟紙上書寫,再通過油墨印刷分發新聞。”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定義及實際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6、7等來源。
鐵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鐵制成的筆。它指的是古代用鐵質作筆尖的筆,與現代的鋼筆類似。鐵筆也可以泛指任何用鐵材料制成的寫字工具。
鐵在漢字中的部首是钅(金)和釘(钅)。鐵筆的總筆畫數為10畫。
鐵筆的字義源自古代的書寫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由于紙張的稀缺和高昂的造紙成本,人們大多用竹簡或者絲織物寫字。鐵筆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将漢字刻在陶器、竹片或木片上,成為較為耐用的書寫工具。
繁體字"鐵筆"是鐵筆的繁體寫法,常用于繁體漢字書寫的地區,如台灣、香港。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古時候,鐵筆的字形中間的一橫通常更長,直到兩邊稍微收斂,更加密集。這種寫法在古籍、碑刻等文物中可以見到。
1. 他使用鐵筆在竹片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2. 這支鐵筆的筆尖非常鋒利,書寫順暢。
鐵符、鐵闆、鐵鑰匙、鐵工、鐵匠、鐵錘等。
鐵錐、鐵筆、鐵釘(繁體中文)。
毛筆、粉筆、鉛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