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骈字的意思、骈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骈字的解釋

指兩字相連的詞語,也包括聯綿字。如“方圓”、“編導”、“積極”、“逶迤”等。 清 康熙 年間編有《骈字類編》一書,收錄古籍中兩字相連的詞語,分屬于十三門,共二百四十卷。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凡所纂紀,一若譜録,能知駢字之用,庶得行文之方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骈”字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一、核心釋義:并列成雙

“骈”(pián)字的核心含義指兩物并列、成雙成對。《說文解字》釋為:“骈,駕二馬也。從馬,并聲。”其本義指兩匹馬并排駕車,後引申泛指事物成雙對等或并列存在。例如:

二、文字學解析:形聲結構與演變

“骈”為形聲字,以“馬”(形旁)表義,以“并”(聲旁)表音。其字形演變反映了古代車馬文化的印記。《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指出,“骈”從“馬”表明與駕馬相關,而“并”既表音亦隱含“并列”之意,二者結合強化了“成雙并行”的概念。

三、典型用法與例證

  1. 骈文(Piánwén):

    指以雙句(俪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典故的文體。如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為經典骈句。清代李兆洛《骈體文鈔》系統收錄此類作品,體現了骈文的藝術高度。

  2. 骈枝(Piánzhī):

    原指手腳的拇指與第二指并生,引申為多餘無用之物。如《莊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并生的拇指或歧生的手指,是天生多餘的嗎?)此詞後常用于比喻重複冗餘的事物。

四、文化内涵與影響

“骈”字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對對稱美與秩序感的追求。骈文作為漢語言獨有的文學形式,展現了漢語在音韻、節奏、意象上的對仗潛能,深刻影響了詩詞、楹聯等文體的發展。劉勰《文心雕龍·麗辭》稱:“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揭示了自然與人文中普遍存在的對偶規律。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骈體文鈔》(李兆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莊子集釋》(郭慶藩,中華書局)
  5. 《文心雕龍譯注》(劉勰著,周振甫譯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骈字”可從字形、字義及文學應用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字形與讀音

二、本義與引申義

  1. 本義:指兩馬并駕一車。
    • 例:《說文解字》釋為“駕二馬也”,《尚書大傳》中“骈馬”即指雙馬共拉的車。
  2. 引申義:
    • 并列、對偶:如“骈句”“骈俪”形容詩文對仗工整。
    • 聚集、合并:如“骈合”表示事物聚集相連。
    • 特殊身體結構:如“骈拇”指并指畸形。

三、文學中的“骈字”

四、相關文化概念


提示:若需了解“骈”在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更多引申詞彙,可參考《說文解字注》《骈字類編》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井班輪卑贊廷式秉筆太監並耦長右襜褕崇堕催趱大别山法宮防軍飛遯阜熙扶義宮脂觏止挂帥顧本過事宏恺戒命霁紅繼天立極空涼狂懷庫汗籬笆林秀沒頭沒尾夢齡秘略抹貼抹頭牛繼馬後泥诏毆駡盤腸坯璞強魂鉗固啓動清軌秦文三同牲犢神情石門頌市鎮雙梁鞋水陸畢陳踏紅踏賞天奪天網烣恢,疏而不漏銅馬帝僞庭夏成蕭何律小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