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盜。《孔叢子·刑論》:“夫赤子知慕其父母,由審故也。況為政興其賢者而廢其不賢以化民乎?審此二者,則上盜息。”
“上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上盜”指“大盜”或“首要的盜賊”,強調盜賊的規模或危害程度較高。該詞中的“上”可理解為等級或程度上的“上等”“首要”。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孔叢子·刑論》:“審此二者,則上盜息。”意為通過選拔賢能、罷黜不賢之人來教化民衆,從而遏制大盜的滋生。
使用頻率與語境
根據漢典等工具書解釋,“上盜”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補充說明:
“盜”單獨使用時,本義為偷竊(如《荀子》中“竊貨曰盜”),後引申為強盜、竊取財物者(如“海盜”“竊國大盜”)。而“上盜”中的“上”進一步強化了“盜”的嚴重性。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孔叢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6、11)。
《上盜》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盜賊為行竊而上樓或進入高處的行為。
《上盜》的部首是“上”字,下面是“盜”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上盜》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繁體字形為「上盜」。
在古時候寫《上盜》時,有些漢字的筆畫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上盜》中的“上”字在古代寫法中,上面的橫筆畫會略微向下彎曲,下面的豎筆畫會略微向上延伸。
1. 據目擊者說,昨天晚上有人在小區内上盜,偷走了幾輛自行車。
2. 警方經過調查發現,這起案件很可能是由專業的上盜團夥所為。
組詞:上行、上山、盜竊、盜賊。
近義詞:上竊、上行竊、攀竊。
反義詞:下賊。
以上就是關于《上盜》的相關内容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