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齒之堅者。 漢 焦贛 《易林·大壯之乾》:“金齒鐵牙,壽考宜家。”
(2).古族名。《新唐書·南蠻傳下·兩爨蠻》:“羣蠻種類,有 黑齒 、 金齒 、 銀齒 三種,見人以漆及鏤金銀飾齒,寝食則去之。”《元史·地理志四》:“ 中統 初 金齒 、 白夷 諸酋各遣子弟朝貢。”
(3).地名。約指今 雲南 瀾滄江 到 保山 騰沖 一帶。《元史·世祖紀三》:“﹝ 至元 四年九月﹞庚戌,遣 雲南王 忽哥赤 鎮 大理 …… 金齒 等處。”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寶》:“凡寳石皆出井中,西番諸域最盛。中國惟出 雲南 金齒衛 與 麗江 兩處。” 锺廣言 注:“ 金齒衛 ,指 雲南 瀾滄江 到 保山 、 騰衝 一帶地區。” 清 趙翼 《易羅池》詩:“萬裡吟鞭到 金齒 ,誰知山名適相似。”
“金齒”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指中國古代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與傣族先民相關。該族群以染齒或裝飾金銀牙齒為習俗,《新唐書》《元史》等古籍均有記載。例如:
指今中國雲南瀾滄江至保山、騰沖一帶的古代區域。例如:
部分古代民族(如傣族)有染齒習俗,元代稱“金齒白夷”,通過染金牙齒彰顯身份。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行政區劃演變,可參考《新唐書》《元史》等史料。
《金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初出茅廬的人,形容他們剛開始工作或學習時具有的熱情、活力和朝氣。
《金齒》這個詞由金和齒兩個字組成。其中,“金”是金屬的意思,作為一個部首,它有8個筆畫;“齒”表示牙齒,作為一個部首,它有8個筆畫。
《金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具體用法出自:“鳳辇一馭來,軒車幾周還。新學歌初去,秋燈落北山。身名雖日就,黃葉亦飄然。薄暮金齒觀,西南涼有年。”這裡的“新學歌初去,秋燈落北山。”中的“新學歌初去”就是指進入社會初學者,而“金齒觀”則形容初學者們朝氣蓬勃。
《金齒》這個詞的繁體字寫作「金齒」。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而《金齒》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金齧」或「金囟」。
他雖然年輕,但是擁有《金齒》般的活力和幹勁。
金牙、金齒票、金齒杖、金齒草。
初出茅廬、新秀、新手。
老手、老油條、經驗豐富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