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眚灾的意思、眚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眚灾的解释

亦作“ 眚烖 ”。因过失而造成灾害。《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眚,过;灾,害……过而有害,当缓赦之。”《周礼·天官·甸师》:“丧事代王受眚烖。”《史记·五帝本纪》:“眚烖过,赦。”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眚烖,为人作患害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四》:“金以赎其可恕,眚灾而应赦,怙终而不改,则皆随其丽法者,加操纵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眚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shěng zāi
结构:由“眚”(过失)和“灾”(灾害)组成,指因过失造成的灾害。部分文献也写作“眚烖”,属于异体字形式。


二、字义分解

    • 本义:眼睛长白翳(一种眼疾)。
    • 引申义:过错,如《左传》中“不以一眚掩大德”。
    • 古通“省”,含省察、反思之意。
    • 指自然或人为的祸害,如“水灾”“招灾惹祸”。

三、古籍出处与法律意义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四、其他文献引用


五、总结

“眚灾”融合了过失与灾害的双重含义,既用于描述因过错引发的灾难,也反映古代法律对过失行为的宽容态度。需注意其与单纯自然灾害(如“天灾”)的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二

眚灾

眚灾(shèng zāi)是汉字词语,由「目」和「火」两个部首组成,共计8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原意指的是灾祸、祸患。

在繁体字中,「眚」的字形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眚」的写法略有不同,由「目」和「生」两个部首组成,总计10个笔画。

以下是使用「眚灾」的例句:

1. 祈祷大自然的眚灾不再降临。

2. 这次的眚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3. 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眚灾。

其他相关的词语有:

1. 灾难:指自然或人为引起的严重事故或灾害。

2. 灾祸:指人类所遭受的不幸或厄运。

3. 祸患:指带来不利或危险的困扰或事故。

此外,「眚灾」的反义词为「吉祥」,意为幸运和吉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