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字、篆、隸三種字體。《北史·劉芳傳》:“昔 漢 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2).知制诰的别稱。 宋 陳師道 《何郎中出示黃公草書》詩:“一官早要稱三字,二鬢何須着兩毛。”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稱……‘知制誥’為‘三字’。”
(3).指“莫須有”三字。 清 趙翼 《嶽祠銅爵》詩:“獄冤雖已昭三字,家祭終非告兩 河 。”參見“ 三字獄 ”。
“三字”作為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三種字體
指中國古代的古字、篆書、隸書三種書寫形式。例如《北史》記載的“三字石經”即用這三種字體刻寫(來源《北史·劉芳傳》)。
官職别稱
宋代将“知制诰”(負責起草诏令的官職)雅稱為“三字”。宋代洪邁《容齋四筆》提到“唐人好以别名标榜官稱,知制诰為三字”。
曆史典故
特指南宋嶽飛冤案中的“莫須有”三字。清代趙翼詩雲“獄冤雖已昭三字”,即指此典故。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原文或成語列表,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三字”是一個表示“三個字”的詞語。它指的是由三個字組成的漢字或詞語。
“三字”這個詞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三”字旁和“字”字旁。
“三”的筆畫數是三畫,其中有一個橫畫和兩個豎畫。
“字”的筆畫數是十一畫,包括一橫畫、七豎畫、兩撇畫和一捺畫。
“三字”這個詞的來源是由漢字組成的,主要用于描述由三個字構成的漢字或詞語。
這個詞可以用于各種語境,例如描述三字經、成語、諺語等。
在繁體字中,“三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仍然是“三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和現代寫法不完全一樣,包括“三字”這個詞。
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間和地區而異,需要具體參考古代文字學的資料。
以下是一些使用“三字”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成語是由三個字組成的。
2. 這部小說的标題隻有三個字。
3. 他對問題的回答總是言簡意赅,隻用了三個字。
與“三字”相關的組詞有:三字經、三字訣、三字經等。
與“三字”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三個字、由三字組成的等。
與“三字”意思相反的詞語并不存在,因為它是一個描述由三個字構成的漢字或詞語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