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秋之霜。喻白色。 唐 牟融 《送陳衡》詩:“千裡一官嗟獨往,十年雙髩付三霜。”
三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時間量詞,主要含義如下:
指代三年時間
該詞以自然現象“霜”代指秋季,曆經三次霜降即表示三年。此用法源于古代對季節循環的觀察,如《漢語大詞典》釋為“三度秋霜”,常見于詩詞表達離别或漂泊的時長。例如杜甫《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中“一别星橋夜,三移鬥柄春”的“三移”即暗合三霜之意 。
秋季的意象延伸
在文學語境中,“三霜”可強化蕭瑟寂寥的意境。如清代黃景仁《客中聞雁》中“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華”,三霜的累積常暗示時光流逝中的孤寂感 。
詩詞中的具體運用
宋代陸遊《舟中感懷三絕句》之三:“一棹悠悠醉複醒,三霜曆曆夢猶驚”,此處“三霜”直述三年羁旅,凸顯時間跨度與心境變遷 。
參考資料:
“三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晚秋的霜,因霜色潔白,常被用來比喻白色,尤其是形容頭發斑白的狀态。例如唐代詩人牟融在《送陳衡》中寫道:“十年雙髩付三霜”,即用“三霜”暗喻鬓發逐漸變白。
延伸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三霜”作為冬季第三次霜凍(農曆十月左右),因對農作物危害較大,被引申為象征年老體衰的狀态。但這種引申義在其他文獻中較少直接提及,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比喻用法。
使用場景
字義分解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詩詞引用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來源:)。
闇室阿夷八行書敗挫侪衆朝憲癡車寸白蟲大散關分壓電阻佛廟敢勇當先關木過抵顧問恒所候伺花哄灰瓶活靈活現江湄解搆積福即刻錦鞯可懷寇虣兩限房劉項落紗旅邸漫士毛蛋蛋子毛呢曚昧面靥冥目默會泥中隱刺牽戀七精齊衰柔謹柔兆儒風生後升平帖神貌濕津津識禮知書世擾俗亂帥導粟栗唐玄宗踢裡拖落痛誣丑诋妥貼枉誤先烈小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