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暗模糊。《晉書·紀瞻傳》:“太極者,蓋謂混沌之時曚昧未分,日月含其輝……天地混其體,聖人藏其身。”
"曚昧"是"蒙昧"的異形詞,現代漢語規範寫作"蒙昧"。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及文獻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蒙昧(méngmèi)
未開化狀态
指人類文明或個體心智尚未開化的原始狀态,缺乏知識、理性與文明教化。
例證:遠古時期人類處于蒙昧階段,對自然現象充滿敬畏與困惑。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愚昧無知
形容人知識匮乏、不明事理,常與"啟蒙"相對。
例證:破除封建迷信,喚醒蒙昧民衆。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在哲學語境中,"蒙昧"象征人類對真理或自我認知的遮蔽狀态。
例證:康德提出"蒙昧即是人依賴外部權威而非自身理性的狀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西方哲學史》專題論述。
《周易·蒙卦》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以"蒙"喻示啟蒙者與求知者的互動關系。
來源:中華書局《周易譯注》,2018年。
嚴複《天演論》
"其開化之時,遠在唐虞三代之前,固已敻然莫可追诘,蒙昧之世也。"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嚴複全集》,2020年。
詞語 | 側重差異 | 示例 |
---|---|---|
蒙昧 | 知識/文明缺失 | 蒙昧時代 |
愚昧 | 智力/判斷力低下 | 愚昧行為 |
混沌 | 無序混亂狀态 | 天地混沌未分 |
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
“曚昧”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éng mèi,其核心含義是昏暗模糊,主要用于描述光線不足或混沌未分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曚昧”主要用于描述物理或抽象層面的模糊狀态,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與其他形近詞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晉書》或權威詞典。
鼇鼻卑賤标枺陳結純合體辍辍翠羽打扳啗嚼樀樀洞漏東齊肺吸蟲鳳庭封印跗萼連晖缟纻割肉飼虎垢氛鞲鷹绁犬歸咎于行距鴻芬厚膜集成電路黃暈還将讙嚣夥犯戶限教練機進奉船開雲見日空隙狂且榔榆離程淩飛令式俚亵例行差事路程論诘淪痡輪扇毛食母服袅繞篇目破蒸籠不盛氣巧不可階輕纨石室金匮壽宮托陀婉惬五牛旗五字崄詐小利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