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服名。為五服之一。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緝邊縫齊,故稱“齊衰”。服期有三年的,為繼母、慈母;有一年的,為“齊衰期”,如孫為祖父母,夫為妻;有五月的,如為曾祖父母;有三月的,如為高祖父母。《儀禮·喪服》:“同居,則服齊衰期,異居,則服齊衰三月。”《史記·趙世家》:“ 趙武 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絶。”《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七年》:“禮,父在為母服周年, 則天6*皇後 改服齊衰三年。” 清 袁枚 《新齊諧·鬼買兒》:“鬼來駡曰:‘此系齊衰,孫喪祖之服。我嫡母也,非斬衰不可。’”參見“ 五服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齊衰漢語 快速查詢。
“齊衰”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第二等級,屬于五服之一(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讀音與字義
“齊衰”讀作zī cuī(不讀qí),其中“衰”通“縗”(cuī),指喪服。該詞得名于喪服邊緣縫制整齊的特點(“齊”指緝邊整齊,“衰”指粗麻布)。
2. 材質與形制
齊衰由粗麻布制成,縫邊整齊,區别于最高等級“斬衰”(不縫邊)。其制作工藝體現了親屬關系的親疏等級。
3. 服期與適用對象
根據親屬關系不同,服期分為四類:
4. 詞源與文化背景
“齊”通“纃”(zī),指喪服邊緣的縫紉工藝。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禮”對血緣親疏的嚴格區分,如《儀禮》《史記》均記載相關服喪規範。
5. 曆史演變
不同朝代對服期有調整,例如:
齊衰是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體現,通過服飾細節和服期差異,明确親屬等級與倫理義務。其具體規範因時代和典籍記載略有不同,但核心均圍繞“分親疏,明禮制”展開。
《齊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衰敗、頹廢的樣子。它源自于古代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齊衰的人因為家族的衰落而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
《齊衰》這個成語共有兩個字,分别是“齊”和“衰”。
“齊”字的部首是“齊”字旁,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衰”字的部首是“衤”字旁,總共有十個筆畫。
《齊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齊國衰敗的故事。後來被用來形容其他人或事物的衰落。
《齊衰》(繁體)
在古時候,通常寫作「齊喪」。
他曾經是一個風光無限的商界巨子,如今卻變得齊衰不堪。
齊心協力、齊肩并進、齊頭并進
頹廢、衰敗、衰頹、破敗
興盛、繁榮、蓬勃、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