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岸。 漢 劉向 《列仙傳·江妃贊》:“靈妃艷逸,時見江湄。” 宋 楊萬裡 《衢州近城果園》詩:“未到 衢州 五裡時,果林一望蔽江湄。”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詩:“商颷振林簿,脫葉盈江湄。” 沉尹默 《臨江仙》詞:“嶺雲如有接,荏苒過江湄。”
“江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江湄”指江河的邊緣或岸邊,具體指江水與陸地交接的地帶。其中,“湄”字本義為水草交接的河岸(),因此“江湄”常用來描繪自然景觀中的江岸區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列仙傳》《衢州近城果園》等作品。
江湄這個詞指的是大江與大海的交彙處,也指大江(如長江)進入大海前的河道,一般和河口有關。它是指江河的終點處,将水從大江引入大海。
江湄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河(川),筆畫數為11畫。
《江湄》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的《元和郡縣圖志》中。這是一本詳細描述中國各地郡縣的地理、風俗、資源等的地理志書,其中記錄了江湄一詞的出現。
《江湄》的繁體字為「江湄」。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江湄》可以寫作「江湄」。
1. 他乘船從長江上遊一直航行,來到了壯麗的江湄之地。
2. 靠近江湄的地方有許多漁民居住。
1. 湄水(指江湄中的水流)
2. 長湄(長江的湄部分)
3. 湄洲(在江湄附近的一個小島)
類似的詞語有江口、河口,在地理上指的也是江河入海的地方。
與江湄相反,即江河脫離大海,向内陸流淌,沒有入海口的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