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外貌;容貌。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王神貌偉然,雄姿罕儔。”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八:“ 希白 召之, 冀公 單微遠人,神貌竦瘦,復贅於頸,舉止山野。”
(2).神情狀态。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咭咯菩薩》:“ 江西 五月初旬,省城迎咭咯菩薩,木偶百千,舁輿者颠倒傾仄,杠戛作聲,故名;神貌率獰惡可怖。”
(3).借指書法的筆意和字形。 潘伯鷹 《中國書法簡論》卷下一:“ 薛稷 是 魏徵 的外孫,他專學 魏 家所藏的 虞 褚 真迹,尤其努力學 褚 ,得其神貌。”
(4).外貌;容貌。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王神貌偉然,雄姿罕儔。”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八:“ 希白 召之, 冀公 單微遠人,神貌竦瘦,復贅於頸,舉止山野。”
(5).神情狀态。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咭咯菩薩》:“ 江西 五月初旬,省城迎咭咯菩薩,木偶百千,舁輿者颠倒傾仄,杠戛作聲,故名;神貌率獰惡可怖。”
(6).借指書法的筆意和字形。 潘伯鷹 《中國書法簡論》卷下一:“ 薛稷 是 魏徵 的外孫,他專學 魏 家所藏的 虞 褚 真迹,尤其努力學 褚 ,得其神貌。”
“神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外貌與容貌
指人的外在形象或體态特征。例如唐代牛僧孺《玄怪錄》中“王神貌偉然”,形容人物外貌雄偉;宋代陳鹄《耆舊續聞》中“神貌竦瘦”,則描述身形瘦削的樣貌。
神情與狀态
強調人的精神面貌或情緒表現。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記載的“神貌率獰惡可怖”,即通過神情傳遞出猙獰可怖的狀态。
書法中的筆意與字形
在藝術領域特指書法作品的筆法神韻和結構形态。如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提到薛稷學褚遂良書法“得其神貌”,說明其筆意與字形的傳承(參考補充)。
補充說明:該詞古漢語色彩較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藝術評論中。不同語境下側重點可能不同,需結合具體表述判斷。
神貌是一個表示人的容貌或氣質十分出衆,具有超凡魅力的詞語。使用該詞形容一個人時,通常指他具有引人注目的外貌或令人歎為觀止的氣質。
神貌的部首是示,總筆畫數為16畫。
神貌是由漢字“神”和“貌”組成的。用“神”表示超乎凡人的空靈、高貴和神聖,用“貌”表示人的相貌和外表。
神貌的繁體寫法為「神貌」。
根據古代字典記載,神貌的古時漢字寫法為「神貌」。這是由于隨着文字的發展和變化,一些漢字的形狀和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他雖然外表普通,但是一旦開始演講,那種高貴的神貌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神情、貌美、神采飛揚。
容顔、風采、氣質。
平庸、普通、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