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戰具。一種裝有石灰的瓶,用以臨陣擊敵,使敵不能張目。《水浒傳》第十七回:“看那關時,都擺着強弩硬弓、灰瓶砲石。”
“灰瓶”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部分現代資料提到其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缺乏活力、呆滞無趣”,如“灰色瓶子”象征平淡無奇()。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網絡語境下的衍生義。
建議:實際使用中,“灰瓶”多指古代戰具,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判斷。若需學術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水浒傳》等古典文獻或權威曆史資料。
《灰瓶》是一個詞語,主要指代一種器皿。這個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灰”和“瓶”。
“灰”字的部首是火,整個字由四個筆畫組成。而“瓶”字的部首是瓦,由八個筆畫組成。
《灰瓶》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被用來描述一個角色的頭發像“灰瓶”的形狀,形容了其頭發稀疏和顔色晦暗。
在繁體中,我們可以将《灰瓶》寫作「灰瓶」。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灰瓶兩字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字形可參考古代字典和古代文獻資料。
1. 她把灰瓶放在書架上,作為家居裝飾。
2. 這座園林中有一座古老的瓷瓶,它的名字叫做灰瓶。
3. 老人手裡拿着一把銀質的灰瓶,孫子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
灰瓶廠、灰瓶道、灰瓶狀、灰瓶口、灰瓶塞等。
瓶子、瓷瓶、陶瓷瓶、花瓶等。
碎瓶、破瓶、無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