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劉項的意思、劉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劉項的解釋

劉邦 、 項羽 的并稱。《漢書·諸侯王表》:“ 陳吳 奮其白梃, 劉 項 隨而斃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張良 未遇 韓信 貧, 劉 項 存亡在兩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遊》詩:“誰為 劉 項 決雌雄,賴有 韓 彭 力相援。” 清 陳維崧 《虞美人·題徐渭文畫花卉翎毛便面》詞:“愁看 劉 項 興亡史,且讀《南華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劉項”是漢語中一個曆史典故性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中國秦末漢初兩位關鍵人物劉邦和項羽的并稱,源于兩人共同推翻秦朝統治,最終形成楚漢争霸的曆史格局。拼音為liú xiàng。

二、曆史背景

  1. 人物關系
    劉邦為漢朝開國皇帝,項羽為西楚霸王,兩人早期合力反秦(如巨鹿之戰),後期成為争奪天下的對手(如垓下之戰)。
  2. 文化争議
    唐代章碣詩句“劉項原來不讀書”引發誤解,認為二人不讀書。實際上:
    • 項羽曾學兵法謀略(“學萬人敵”);
    • 劉邦雖出身低微,但善用張良、蕭何等謀士,體現政治智慧。

三、文化引用

  1. 詩詞典故
    李白《猛虎行》用“劉項存亡在兩臣”比喻關鍵人物的抉擇,金代段克己詩句則描述二人争雄需借助韓信、彭越等外力。
  2. 現代用法
    可引申為“對立雙方”或“重大曆史轉折的代稱”,例如:“這場商戰堪稱現代版劉項之争。”

四、權威補充

《漢書·諸侯王表》記載“陳吳奮其白梃,劉項隨而斃之”,印證二人承接陳勝吳廣起義的曆史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楚漢戰争細節,可參考《史記》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劉項

《劉項》是一個漢字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 —— “劉”和“項”。這個詞在不同的場合中具有不同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部首拆分,劉項的“劉”部分屬于刀部(刂),而“項”部分屬于首部(首)。根據筆畫數計算,劉項共涉及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劉項”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曆史中著名将領劉邦和項羽。劉邦和項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争前的秦朝末年,很多戰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們的名字成了一個固定短語,用于形容兩個相互對抗的勢力或者團體。

在繁體字中,劉項的寫法為「劉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劉項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劉項的古代寫法為「劉」和「項」。劉采用三點水,表示刻,刃的含義,表現出刀劍的形象; 項采用部首首,表示頸,表示領導。

例句

1. 這個辦法能夠解決劉項之間的矛盾。

2. 他們之間的争鬥就如同古時候的劉項。

組詞

劉邦、項羽、刀劍、對抗。

近義詞

雙雄、對立。

反義詞

合作、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