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靥的意思、面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靥的解釋

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鶴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又呼為緑花緑葉。南人雲是媚草,採之曝乾,以代面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面靥”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古代妝飾含義

  1. 基本定義
    面靥是古代婦女在面頰酒窩處施以的妝飾,通常用胭脂點染,或用金箔、翠羽等材料黏貼成花钿狀。最初稱為“妝靥”,後逐漸發展為一種面部裝飾習俗。

  2. 起源與功能

    • 宮廷标記說:據記載,面靥最初是宮廷後妃标記月事來臨的特殊符號,通過點兩個小點示意不便侍寝,後傳入民間演變為妝飾。
    • 傳說補充:另有六朝時期吳國孫和誤傷夫人面頰留下赤點,反被視為美的象征,從而流行開來。
  3. 形式演變
    早期僅點綴酒窩位置,後擴展至其他面部區域,成為唐代“斜紅”“花钿”等複雜面飾的一部分。

二、現代語義延伸

  1. 字面指代
    “靥”本義為酒窩(如“笑靥如花”),因此“面靥”也可指面頰的自然凹陷,即酒窩。

  2. 誤用與混淆
    部分現代解釋誤将“面靥”引申為“面色紅潤、容光煥發”(如),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靥”字含義的擴展聯想。

“面靥”的核心含義為古代女性面飾,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現代語境中若用于形容酒窩或氣色,需注意語義的古今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面靥的意思

面靥(miàn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面色光澤。形容人的面部皮膚光潔細嫩,有着健康的氣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面靥的拆分部首是面字的面,靥字的⻏。面靥的總筆畫數是11。

來源和繁體

面靥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氾陶》:“大師兄數王事,佐事于君,佐成德之軌,覆造于廟,祀之于宗室以載老聃、肙陶、面靥。”在古代經典中多有出現,如《史記·劉敬傳》:“挾太山之石以趨金阙,那知人悠溷于堯舜之間乎?其賀、拱人斷骨而穿脹舒,則桀纣之惡溢于面靥。”

面靥的繁體字為麵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最早的寫法是象形,古人認為人的面部長得像草字(䒑),因此面的寫法中有一個草字旁。後來逐漸簡化為今天的形狀。靥字的寫法相對穩定,一直沿用至今。

例句

他的面靥紅潤,真是個健康的年輕人。

組詞

面容、面龐、靥肩、靥脖

近義詞

面色、面容、氣色

反義詞

黯淡、蒼白、無光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