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秋之霜。喻白色。 唐 牟融 《送陈衡》诗:“千里一官嗟独往,十年双髩付三霜。”
三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时间量词,主要含义如下:
指代三年时间
该词以自然现象“霜”代指秋季,历经三次霜降即表示三年。此用法源于古代对季节循环的观察,如《汉语大词典》释为“三度秋霜”,常见于诗词表达离别或漂泊的时长。例如杜甫《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中“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的“三移”即暗合三霜之意 。
秋季的意象延伸
在文学语境中,“三霜”可强化萧瑟寂寥的意境。如清代黄景仁《客中闻雁》中“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三霜的累积常暗示时光流逝中的孤寂感 。
诗词中的具体运用
宋代陆游《舟中感怀三绝句》之三:“一棹悠悠醉复醒,三霜历历梦犹惊”,此处“三霜”直述三年羁旅,凸显时间跨度与心境变迁 。
参考资料:
“三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晚秋的霜,因霜色洁白,常被用来比喻白色,尤其是形容头发斑白的状态。例如唐代诗人牟融在《送陈衡》中写道:“十年双髩付三霜”,即用“三霜”暗喻鬓发逐渐变白。
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三霜”作为冬季第三次霜冻(农历十月左右),因对农作物危害较大,被引申为象征年老体衰的状态。但这种引申义在其他文献中较少直接提及,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比喻用法。
使用场景
字义分解
若需了解更详细的诗词引用或方言用法,可参考《汉语辞海》等工具书(来源:)。
熬困熬累白徒败字邦畿抱疚编订兵簿兵车之属赑然残夭城镇居民调画逗节成枝独造奉表風欠服辩负樵劾奏坏死浣澣花鲗鱼货码将雏角兵交厝竭智尽忠计扃谨饬惊悦积旬谲计廉隘历澜凌衊留事礼训龙窠缕板冥録目不见睫纳宜皮赖前明启全乞退邱山三武山纪蛇莓虱处裈中湿地拴线颓靡呜呼五箭显学潇森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