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錦制的襯托馬鞍的坐墊。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骠馬歌》:“紅纓紫鞚珊瑚鞭,玉鞍錦韉黃金勒。” 元 陳植 《金馬門賦》:“亂錦韉之銀鞍,恍 瑤池 之觴酒。”
(2).代指裝飾華美之馬匹。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錦韉繡轂,角逐争先。”
“錦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
指用錦緞制成的馬鞍坐墊,常用于襯托馬鞍的華美裝飾。例如唐代岑參《衛節度赤骠馬歌》中“玉鞍錦韉黃金勒”一句,便描繪了馬鞍與錦鞯的奢華搭配。
引申義
代指裝飾華貴的馬匹。宋代田況《儒林公議》中“錦韉繡轂,角逐争先”即用此意,通過錦鞯這一細節凸顯馬匹整體的精美。
補充說明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詞,常與“玉鞍”“黃金勒”等意象并列,反映古代貴族對馬具的考究。需注意“錦鞯”與“錦襜”(錦制帷幕)在字形和部分文獻中的交叉引用,但二者核心含義不同。
《錦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錦織成的馬鞍。
《錦鞯》的拆分部首為金字旁,其中金字部首所代表的意義是金屬;《錦鞯》的總筆畫數為21畫。
《錦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在馬鞍上使用錦織品進行裝飾,以顯示其貴族身份和地位。
《錦鞯》的繁體寫法為「錦鞯」。
在古代,「鞯」字的寫法多顯示為「革」字旁,表示這是一種用牛革或馬革做成的鞍。
1. 他家的馬背上蓋着一塊錦鞯,顯得格外華麗。
2. 那名騎士手握錦鞯,馳騁在戰場上。
1. 錦繡:形容華麗美好的樣子。
2. 鞍馬:指騎在馬上的人。
3. 鞍前馬後:指跟在主人身邊侍候的人。
錦緞、錦繡、華麗
樸素、簡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