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花似玉的意思、如花似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花似玉的解釋

[like flowers and as jades] 像花和玉一樣。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娶得一個如花似玉的渾家。——《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

詳細解釋

形容女子非常美麗。《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我朝 元豐 年間,有一個少年舉子,姓 魏 名 鵬舉 ,字 沖霄 ,年方一十八歲,娶得一個如花似玉的渾家。”《老殘遊記》第十五回:“他那女兒今年十九歲,像貌長的如花似玉。” 歐陽予倩 《越打越肥》:“你又是如花似玉,他對你又是千依百順,像我們哪,可談不上啦。”亦作“ 如花似月 ”。《四遊記·華光與鐵扇公主成親》:“ 鳳凰山 玉環聖母 有一女兒,名叫 鐵扇公主 ,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花似玉”是漢語中形容女子容貌出衆的經典成語,由“如花”和“似玉”兩個比喻構成。其中“如”與“似”均為比拟詞,“花”指代鮮花的嬌豔絢麗,“玉”象征美玉的溫潤無瑕,二者疊加既突出外貌的明豔動人,又暗含品性純潔高雅的特質。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成語最早見于元代雜劇,如張可久《折桂令·玉手琵琶》中“玉手琵琶,如花似玉”的表述,印證了其文學淵源。

從語義學角度分析,該成語包含三個層次:其一為直觀的視覺美感,以自然界的鮮花比拟青春容顔;其二為價值隱喻,以珍貴玉石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或道德品質;其三為動态聯想,通過“如”“似”二字構建出超越靜态描寫的意境美。在現代漢語使用中,常見于文學描寫或禮節性贊美,如“姑娘生得如花似玉”,既保留了古典韻味,又承載着中華文化對女性内外兼修的審美追求。

語言學權威著作《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該成語在明清小說中達到使用高峰,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共同構成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典故的比喻體系。其結構穩定性與意象傳承性,使之成為研究漢語比喻修辭發展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如花似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ú huā sì yù,主要用于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姿容出衆。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 字面指“像花一樣豔麗,像玉一樣溫潤”,比喻女子容貌姣好、氣質高雅。
    • 強調女子兼具花的嬌豔與玉的純潔,常見于對女性外貌和青春年華的贊美。
  2. 情感色彩:

    • 含褒義,多用于書面或文學作品中。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溯源:

    • 源自《詩經·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注:“英”指花,“玉”喻品貌,後逐漸融合為“如花似玉”)
  2. 定型與傳播:

    • 元代張壽卿《紅梨花》第三折首次明确使用:“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娘子……”。

三、結構與用法

  1. 語法結構:

    • 聯合式成語,由兩個比喻短語“如花”和“似玉”并列組成。
  2. 常見搭配:

    • 作謂語/定語:如“如花似玉的少女”“年華如花似玉”。
    • 可擴展為“如花似玉之容”“如花似玉般嬌美”等。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文化内涵

這一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美的理想化描繪,既包含外在的視覺美感(如花),也暗含内在的品德高雅(如玉)。常見于古典詩詞、戲曲,如《警世通言》中“如花似玉的年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紅梨花》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誅白豆被災蒙禍俵撥博引撐舌癡男子寵嬖沖素沖午傳旨大班德範非服鋒頭搆害鈎環館伴罛罶寒痹恨怨花翠灰塌塌活現見禦雞嗉鸠婦扛擡愧辭奁币力竭理所當然龍鶴率爾矛戈馬尾羅猛志秘冊幕羅虐戾釀禍盤緣辔頭樵子杞柳三陽五會上梓聲歌時序樹德務滋四對孫郵忑忑忐忐外語系未牌問俗無迹可尋笑妍霞缬邂逅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