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舊體詩文中的四種對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
“四對”是中國古代詩文創作中的術語,主要指舊體詩文中的四種對仗形式,其概念源自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麗辭》。以下是具體解釋:
言對
以語言工整為特點,注重字面上的對仗,不涉及典故或史實,是四種對仗中最簡單的一種。例如:“清風對明月”。
事對
需引用典故或史實來形成對仗,難度較高。例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反對
通過意義相反的詞句形成對比,被視為最優的對仗形式。例如:“滿招損,謙受益”。
正對
上下句意義相近或重複,缺乏變化,因此被評價為“劣”。例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強調了對仗形式在詩文中的藝術價值與創作難度。
四對主要用于古典詩詞、骈文等文體,體現漢語的對稱美和語言技巧。現代研究中,這一分類仍被用于分析古代文學作品的修辭手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子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文心雕龍》原著及相關文學評論。
《四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是“四”,第二個字是“對”。
“四”字的部首是“囗”,它的總筆畫數是5。而“對”字的部首是“寸”,它的總筆畫數是11。
《四對》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直觀,由漢字“四”和“對”組成。其中,“四”表示數字4,而“對”表示一起、一雙的意思。
《四對》這個詞語的繁體字為「四對」。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四對》這個詞語,古人的書寫方式可能會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上字形基本相同。
1. 我買了四對筷子,夠我們全家人使用了。
2. 這個鞋架上能放四對鞋子,非常方便。
與《四對》相關的組詞有:
1. 四季: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2. 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與《四對》近義的詞語有:
1. 四個一組
2. 四雙
與《四對》反義的詞語有:
1. 單個
2. 單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