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愧辭的意思、愧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愧辭的解釋

不真實的言辭。《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晉國 無隱情,其祝史陳信於鬼神無愧辭。” 唐 白居易 《議文章》:“碑誄有虛美愧辭者,雖華雖麗,禁而絶之。” 金 王若虛 《真定縣令國公德政碑》:“噫!無實之譽,君子不以為榮;無實而譽人,君子謂之愧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對“愧辭”的解釋可分為以下三個維度:

一、基本釋義與詞源 “愧辭”讀作kuì cí,屬動賓結構複合詞,本義指因内心慚愧而表達歉意的話語。該詞最早見于《論語·顔淵》中“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的引申,強調自我反思後産生的語言表達。

二、語用特征

  1. 表意功能:多用于正式場合的書面緻歉,如《資治通鑒》載唐太宗“懷愧辭以謝天下”,突顯其莊重性
  2. 情感層級:較“道歉”更具深度悔意,《世說新語》注引東晉謝安“愧辭三讓”典故,體現士族階層的道德自省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補充其現代用法包含兩層: ① 特指書面緻歉聲明(如外交文書中的官方愧辭) ② 引申為謙遜推讓的客套話,常見于“愧辭不受”等謙辭結構

古籍應用實例: 《後漢書·馬援傳》:“援頓首愧辭,不敢當此殊遇。”此處展現漢代官員的禮儀性愧辭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愧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古文中的延伸含義

三、使用場景

  1. 自我否定:用于表達謙虛,如辭謝職位、榮譽或他人好意。
  2. 批判虛言:在文學或社會評論中,指代不實之辭或過度吹捧的現象。

四、字源補充

“愧辭”在不同語境中有雙重含義:現代偏向謙遜的辭職或謝絕行為,古代則多用于批判虛假言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扳道報販表語兵船碧傘避險過當博物院彩鳳參墟讒短長江後浪推前浪呈閱重修稠涎單桓頂名替身非直奮迅枎栘翮翰鶴樹華勝徽風惠及堅固耐用嘉穗赍子渴葬快婿跨年度哭喪棒鸾膠履蹻闾墓哤聒芒芒苦海沒來由墨井廿二史年輕擰蔥贍家失第士行授位雙日睡龍説堂鐵水銅狄頽荒吐耀外壤枉己正人葦茭溫車文萊誤寵無端端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