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龍與鶴。《拾遺記·後漢》附 南朝 梁 蕭绮 錄:“ * 狗馬,愛好龍鶴,非明王之所聞示於後也。” 齊治平 校注:“ 夏 帝 孔甲 命 劉累 為之豢龍,見《史記·夏本紀》。 葉公 好龍,見《新序·雜事》。又‘ 衞懿公 好鶴,鶴有乘軒者’,見《左傳》 閔公 二年。”
(2).指仙人的坐騎。 唐 陳子昂 《南山家園》詩:“願隨白雲駕,龍鶴相招尋。”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禮》詩之三:“ 太一天壇 降 紫君 ,屬車龍鶴夜成羣。”
“龍鶴”是一個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文化象征
三、文學應用 常見于古典詩詞,如《拾遺記》提及“愛好龍鶴”暗喻對非凡事物的追求,曹唐《三年冬大禮》中“龍鶴夜成羣”描繪仙界景象。
提示:若需具體詩句出處或更多文化關聯,可參考古籍《南山家園》《拾遺記》等文獻。
《龍鶴》是一個成語,其意思是指形容人的胸懷寬廣,志向高遠,具有大志向和膽量。
成語《龍鶴》的拆分部首是龍(辶)和鶴(鳥),分别屬于“龍”部和“鳥”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龍鶴》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荀子·養性》:“臣聞大士蔡公後,其志龍鶴。”這句話形容了當時的蔡澤公,意思是他的志向如同龍和鶴一樣宏偉高遠。
《龍鶴》的繁體寫法是「龍鶴」。
在古代的漢字中,《龍鶴》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根據具體的曆史時代和文獻資料來确定。
他年輕時就立下了要成為一名科學家的志向,真可謂是龍鶴之志。
相關的組詞有: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鶴立雞群。
近義詞有:志向遠大、胸懷寬廣、氣度不凡。
反義詞有:庸碌無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