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急遽貌。《論語·先進》:“ 子路 率爾而對。” 何晏 集解:“率爾,先三人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诋》:“﹝ 桓公 ﹞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袁虎 率爾對曰:‘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 清 黃宗羲 《五軍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銘》:“憶昔與 馮儼公 湖上偶談 東林 事。其門人率爾問曰:‘ 楊大洪 何人也?’ 儼公 正色曰:‘汝不知 楊大洪 先生乎?正復讀書何益。’”
(2).輕率貌。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僕雖騃,亦粗知自愛,實不敢率爾為也。” 宋 範仲淹 《答手诏條陳十事》:“蓋由朝廷采百官起請,率爾頒行,既昧經常,即時更改。此煩而無信之驗矣。” ********* 《第二次護法宣言》:“為國家謀長治久安之道,豈有率爾棄職之理。”
(3).隨便,無拘束貌。《晉書·文苑傳·袁宏》:“ 謝尚 時鎮 牛渚 ,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 江 。” 清 黃宗羲 《韋庵魯先生墓志銘》:“歲辛亥,餘邂逅 魯韋庵 先生於 越城 之公所,率爾談文,有契。”
(4).直率貌。《晉書·後妃傳上·胡貴嫔》:“帝每有顧問,不飾言辭,率爾而答,進退方雅。” 清 恽敬 《答吳白廠書》:“今敢率爾有所言者,蓋以古人待二兄,不得不以古人自待,交友之道貴如是也。”
(5).猶索然。 五代 劉兼 《夢歸故園》詩之二:“宦情率爾拖魚艇,客恨依然在 燕 梁 。”
(6).你;你們。率,語助詞。《孔子家語·冠頌》:“率爾祖考,永永無極,此 周公 之制也。” 漢 蔡邕 《考城縣頌》:“我君勤心,德音邈成,率爾 苗 民,慎不敬聽。”
“率爾”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輕率、急遽貌
指未經深思熟慮便貿然行動或回答。例如《論語·先進》中“子路率爾而對”,何晏注解“率爾”為子路搶先回答的輕率狀态。在《世說新語》中,袁虎的“率爾對曰”也體現類似含義。
直率、無拘束貌
可表示性格坦率或态度隨意,如《清史稿·儒林傳》提到“不可率爾操觚”,強調不可草率下筆。
其他古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現代延伸義,可參考《論語》相關注釋或《世說新語》的解析。
《率爾》是一個動詞,意為迅速、急速地行動、辦理或發生。它強調動作的迅速和短暫性。
《率爾》的部首是王(wáng),總共有8個筆畫。
《率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在這部史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率爾而舍人。”意為迅速離開某人。後來,《率爾》逐漸演變為表示迅速行動的動詞。
繁體字中,「率」和「爾」之間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保持原樣。
在古代,「率」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但「爾」則稍有不同。古代的「爾」字寫作「尓」,由于進一步簡化,才演變為現代的「爾」。
1. 他看見聚會即刻就率爾開赴。
2. 她聽說那家店打折了就率爾前往購物。
率領、率直、率先、率性、迅疾
迅速、急速、飛快
緩慢、遲緩、慢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