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壯志。《後漢書·公孫瓒傳》:“是歲, 瓚 破禽 劉虞 ,盡有 幽州 之地,猛志益盛。”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 刑天 舞幹戚,猛志故常在!”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闕投石之猛志,無飛矢之麗辭。” 明 劉基 《雜詩》之一:“縛羊駕戎輅,猛志空悠悠。”
“猛志”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猛志”指勇猛豪邁的志向或堅定的決心,常形容人在追求目标時展現的剛毅與無畏精神。該詞由“猛”(氣勢強盛)與“志”(志向)組合而成,強調志向的強烈與不可動搖性。
二、出處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與文學意象
四、反義詞與近義詞
“猛志”從古至今承載着中華文化中對堅韌精神的推崇,既見于古籍典故,也活躍于現代激勵語境,體現跨越時空的價值認同。
《猛志》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堅定不移的決心、勇猛的意志。
《猛志》的部首是犬旁和心旁。
《猛志》的總筆畫數是14畫。
《猛志》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它是一種形容詞性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表達了人們對于堅定的意志和勇猛的心志的追求。
繁體字“猛志”寫作“猛志”。
古代漢字寫作“猛誌”。
他立下了改革的猛志,決心要為國家的繁榮而奮鬥。
勇猛、意志堅定、志向昂揚、鬥志昂揚
豪情壯志、雄心壯志、堅毅決心
懶散、懦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