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辔頭的意思、辔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辔頭的解釋

[reins;bridle] 駕馭牲口的嚼子的缰繩

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樂府詩集·木蘭詩》

詳細解釋

(1).馬籠頭。《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二:“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西遊記》第五六回:“那長老挽不住繮口,隻扳緊着鞍鞽,讓他放了一路轡頭,有二十裡向開田地,方才緩步而行。”

(2).方言。謂放松辔頭,讓馬奔跑。《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當時三人同時上馬,一個轡頭到得刑部監。”

(3).借指快速行駛。 茅盾 《子夜》十七:“這兒空蕩蕩的,就隻有我們一條船,你開了快車也沒有味兒!我們回去罷,到 外灘公園 一帶浦面熱鬧的地方,我們出一個辔頭玩一玩,那倒不錯!”

(4).喻要領。 魯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這回意外地所得的益處,是三十年來,若有所悟,而還是說不出簡明扼要的綱領的做古文和做好人的方法,因此恍然抓住了辔頭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辔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辔頭(拼音:pèi tóu)指駕馭牲口的嚼子與缰繩組合而成的器具,主要用于控制馬、牛等牲畜的行動方向與速度。例如《樂府詩集·木蘭詩》中“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即描述購置馬具的情景。


二、延伸含義

  1. 方言用法
    部分地區引申為“放松缰繩讓馬奔跑”,後進一步代指快速行駛。例如茅盾《子夜》中“開了快車也沒有味兒”即用此意。

  2. 比喻義
    在特定語境中可喻指事物的要領或關鍵,如“掌握辔頭”比喻把控核心環節。

  3. 争議性引申
    有資料提到其作為成語時形容“過度追求外表虛榮”(如),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結構與文化背景

辔頭由嚼子(金屬制,置于馬口)和缰繩(連接嚼子的繩索)組成,是古代車馬文化的重要工具。其設計既體現控制力,也反映人與動物的協作關系,常見于古典文學,如《三國演義》中趙雲“扯住辔頭”的戰場描寫。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樂府詩集》《三國演義》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辔頭

辔頭(pèi tóu)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車(chē)和首(shǒu),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辔頭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辔之輻辏。”意為南山有一座高台,把車轅連在車輻上。

繁體

辔頭的繁體字為轡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辔頭的字形稍有變化,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辡頭”,在明代《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辯頭”。

例句

1. 看到它們裝飾得像辔頭一樣美麗,他們不禁贊歎不已。

2. 媽媽一邊牽着她的馬,一邊整理馬的辔頭。

組詞

辔頭的相關詞語有:馬辔、辔具、辔子等。

近義詞

辔頭的近義詞有:馬籠頭、馬勒、馬籠等。

反義詞

辔頭的反義詞是:解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