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施行德政,務使其不斷增長。《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孔 傳:“立德務滋長。” 章炳麟 《緻段祺瑞電》:“既以憂患餘生,出而圖事,則宜屏邇言而閎遠畧,亦曰‘除惡務盡,樹德務滋’而已。”
“樹德務滋”是一個出自《尚書·泰誓下》的成語,意為施行德政時要力求廣泛深入,使德惠普及百姓。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字詞分解
2. 成語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尚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強調統治者需廣泛施行德政,同時徹底消除惡行。章炳麟在《緻段祺瑞電》中引用此語,擴展為“除惡務盡,樹德務滋”,進一步突出德政的全面性()。
3. 語法與語境
4. 核心思想
強調德政需覆蓋廣泛、持續深化,而非流于表面。與“除惡務盡”形成對照,體現儒家“仁政”理念中對惠民與懲惡的雙重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引用,可查閱《尚書》原文或章炳麟相關文獻。
《樹德務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培養品德,勉勵自強。
《樹德務滋》這個成語分為4個字,每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樹(木,4畫)、德(彳,7畫)、務(力,5畫)、滋(水,13畫)。
《樹德務滋》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老子道德經》第八十八章:“國之尚貧,有以養而生者,是謂‘樹德務滋’。”意思是國家尚且貧窮,能夠以良好的道德來培養并使之繁榮富強。
《樹德務滋》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樹德務滋」。
在古代,「滋」字的寫法為「」。
1. 他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常常告訴孩子們要懂得樹德務滋。
2. 這個社區組織了一次志願者活動,旨在樹德務滋,傳承社會正能量。
樹德、樹立、務實、務必、滋潤、滋長
陶冶性情、培養品德、弘揚正氣。
糜爛、頹廢、敗德。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