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蒙:遭受。指遭受災禍。
被災蒙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法結構和文化内涵的固定搭配,其核心含義指遭受災難與禍患。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法結構、語義特征三方面解析:
字面本義
“被”與“蒙”均為被動标記詞,表示“遭受、承受”;“災”指自然災害(如旱澇、地震),“禍”指人為禍患(如戰亂、迫害)。整體意為被動承受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456頁。
引申含義
在古典文獻中常隱喻個體或群體在不可抗力下的苦難境遇,隱含命運無常的悲觀色彩。如《漢書·五行志》:“百姓被災蒙禍,流離失所。”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5年,第98頁。
并列式複合結構
“被災”與“蒙禍”為同義對仗,通過重複被動動詞強化受害程度,屬古漢語常見的修辭手法(如“被堅執銳”“蒙冤受屈”)。
來源:《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呂叔湘著,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177頁。
被動标記的曆時演變
“被”在先秦已具被動功能(如《韓非子》"被侵"),而“蒙”的被動用法始見于漢代(如《史記》"蒙污辱"),二者結合反映漢代以後漢語被動式的多樣化發展。
來源:《漢語被動式曆史演變研究》,蔣紹愚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63頁。
詞語 | 側重點 | 語法差異 | 使用語境 |
---|---|---|---|
被災蒙禍 | 天災+人禍的雙重性 | 需搭配具體災難對象 | 書面語、曆史叙述 |
遭劫遇難 | 突發性厄運(劫數) | 可獨立使用 | 口語、文學描寫 |
罹患 | 疾病類災禍 | 後接疾病名稱 | 醫學、正式文書 |
該詞凝結中國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如《春秋繁露》将天災與人事關聯,認為政治失德會導緻“黎民被災蒙禍”。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本、災害研究報告或文學修辭,如:“地震災區民衆被災蒙禍,亟待救援。”
來源:《中國災荒史》,李文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112頁。
“被災蒙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語法功能:
感情色彩:
結構: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挨晩骜放飽觑慘恻長帥超迹畜民瓷枕徂齡代指丢眼風廊高飄宮祠詭詐壕塹戰黃鹂奂然戶扉嘉美匠班奸唯驕日精良金鐄究歸九九九三鼎麇獐鲙魚枯爛燎野吝簡攣株羅漢椅子買笑追歡曼理冥默明顯民聲木鹞跑上房貧農曝背食芹潛移暗化青瑣闱欽贓睿命韶箫生效石郎收拔送往事居鐵樹花開凸邊威禮無驗香山小盡西河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