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筆尖。引申為文詞。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一折:“讀殘書軋鼈鼈,餓殺北窓螢……有什麼鋒頭利鈍,舌底雄雌。”
(2).犀利的筆觸。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一)》:“寫法的确不過平鋪直叙,但到處是刺……雖然重譯,也得竭力保存它的鋒頭。”
(3).比喻形勢發展的方向或緊張的情勢。《劫馀灰》第七回:“你快點好了,到船上去,好歹趁這個鋒頭,發一個大利市。” 張篁溪 《蘇報案實錄》:“至此捉人消息更見确實,各人遂紛紛覓地暫避鋒頭。” 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二:“ 老甘 他們決定今晚就竄到敵人後面去,讓過這股鋒頭,再打回來。”
(4).風頭,引人注目的表現。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新作家的刊物,一出鋒頭,就顯病态。” 巴金 《老歌者》:“有一些西洋的夫人和小姐在社會上出了鋒頭,自然也有紳士們肯捧場。” 老舍 《趙子曰》第五:“有工夫再出些鋒頭,鬧些風潮,掙些名譽。”
“鋒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可參考辭海類工具書或權威辭典。
“鋒頭”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可用來形容物品的設計或形态的前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的尖銳、有力。
根據《康熙字典》,鋒頭的部首是金,總筆畫數為9。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事用語。鋒頭最初指的是兵器的刃部,如刀劍的尖端。後來逐漸引申為物體前端的形狀,具有尖銳、銳利等特點。
鋒頭在繁體字中寫作鋒頭。
在古代,鋒頭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如“鋒”部分可以寫成“鎛”、“鎼”等。但現代漢字的統一規範,使得“鋒”成為主要寫法。
1. 這把刀的鋒頭非常銳利,小心使用。
2. 這座大樓的設計有着非常獨特的鋒頭。
1. 鋒芒:形容人或物有着銳利的氣勢或能力。
2. 刀鋒:刀劍的尖端部分。
3. 鋒利:形容物體的尖端或刃部非常銳利。
銳利、尖銳、銳利、尖端
鈍、遲鈍、平庸、圓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