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戾的意思、取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戾的解釋

獲罪;受譴責。《左傳·文公四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幹大禮以自取戾?”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福壽’二字,猶可竊以自娛;‘斯文在茲’四字,萬難幹以取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取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招緻罪責或災禍”。該詞由“取”與“戾”二字構成,其中“取”表主動獲取、招緻,“戾”則指罪過、乖張或暴行,組合後強調因行為不當而引發負面後果。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取”在古漢語中常作“招緻”解,如《尚書·堯典》有“平秩南訛,敬緻”中“緻”與“取”通假;“戾”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曲也”,後引申為違背正道的罪愆。二者結合後,“取戾”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于貨,暋不畏死,罔弗憝”句,鄭玄注疏指出“此皆自取戾于天罰”,體現其“主動招緻天譴”的倫理判斷。

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為“獲罪;受責備”,并以宋代李綱《與呂安老書》中“措置紛然,朝夕取戾”為書證,反映其在古代公文書中的實際使用場景。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亦強調該詞的語義重心在于“咎由自取”的因果關系,常用于勸誡性語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降低,但仍保留在特定文獻與成語中。例如《清史稿·災異志》載有“官吏苛斂,民多取戾”的史實記錄,體現其作為曆史語彙的延續性。從語用學角度看,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具有鮮明的警示意味與道德評價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取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因行為不當而獲罪或受到譴責。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取戾”由“取”(招緻)和“戾”(罪過、過失)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招緻罪責”。常用于指因違背禮儀、規範或冒犯他人而受到責罰或非議。例如:

2.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描述因言行失當引發的負面後果,如:

3.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取戾”解釋為“消除怨恨”,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依據。結合《左傳》等經典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獲罪;受譴責”是更準确的解釋。

4.擴展:單字“戾”的含義

5.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取戾”已極少使用,但“戾”字仍見于成語如“暴戾恣睢”(兇惡殘暴)或“乖戾之氣”(性情偏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漢語大詞典》等典籍(來源:滬江詞典、漢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捱風緝縫按檢安祿山白雞柏瀝百畝抱德邊鋒鼻疔不置裁軍慚負床單打苞盜鐘丁娘子鼎養谛妄鬥班端靖敦長番沉蓋然性根器閤長勾乙好整以暇恒等江山羁縻謹人跽坐镌琢屦及劍及罝羅蘭兆令狐廪稍柳啼花怨流星掣電麻事目授盆覆前妻樵鼓翹首氣沖志定輕薄少年人我是非戎事瑞士人市街頌祇稣息跅弛外野小毖邪臣謝康樂體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