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谛妄的意思、谛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谛妄的解釋

真假。 章炳麟 《與友人論國學書》:“今者鈔集襍書,采輯異論,虛實諦妄,一切無辨章者,此雖博若淵溟,亦奚以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谛妄"是一個佛教哲學色彩濃厚的漢語複合詞,由"谛"和"妄"兩個核心概念組合而成,主要用于表達對真理與虛妄、真實與假象的辨析。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 詞義構成解析

  1. 谛 (dì):

    • 本義: 真實無謬的道理;真理。在佛教中特指對宇宙人生本質的正确認識。
    • 引申/佛教義: 常指“二谛”或“四谛”。
      • 二谛: 指“世俗谛”(世間公認的、相對的真實)和“勝義谛”(究竟絕對的真理)。理解二谛是把握佛法中道實相的關鍵。
      • 四谛: 即苦谛、集谛、滅谛、道谛,是佛陀闡釋人生本質及解脫之道的根本真理。
    • 核心: 代表真實、如實的認知對象或境界。
  2. 妄 (wàng):

    • 本義: 虛妄不實;荒謬不合理;胡亂。
    • 佛教義: 指不符合事物真實本性的錯誤認知、虛妄分别、颠倒夢想。是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根源。常與“真”相對。
    • 核心: 代表虛假、錯誤、颠倒的認知或現象。

二、 “谛妄”的合成含義

“谛妄”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其核心含義在于辨析真實與虛妄。它強調的是:

  1. 對真理的洞察與對虛妄的破除: 指修行者通過智慧觀察和修行實踐,正确認識、證悟“谛”(真理),同時看穿、斷除“妄”(虛妄、錯誤認知)的過程和狀态。
  2. 真妄的辯證關系: 在佛教認識論中,“谛”與“妄”并非截然割裂。認識到“妄”的本質(空性、無常、無我)即是趨向“谛”;執着于虛妄的表象則遠離真理。“谛妄”一詞本身就蘊含了這種辯證思考。
  3. 修行目标: 最終達到“離妄證真”的境界,即徹底斷除虛妄分别,證悟究竟真理(如真如、實相、涅槃)。

三、 使用語境

“谛妄”一詞主要出現在佛教典籍、哲學論述以及探讨真理與謬誤的語境中。它常用于描述:

引用參考來源:

  1.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對“谛”(特别是二谛、四谛)和“妄”有詳細釋義,是理解佛教術語的基礎權威工具書。(來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提供“谛”與“妄”的現代漢語釋義及部分古文獻例證。(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 對“二谛”理論有系統深入的闡述,是理解“谛”之深意的重要經典。(來源:龍樹菩薩《大智度論》)
  4. 《成唯識論》(玄奘譯): 詳細剖析了“妄識”(虛妄分别的心識)的結構與作用,是理解“妄”之本質的關鍵論典。(來源:護法等菩薩造,玄奘譯《成唯識論》)

網絡擴展解釋

“谛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ì wàng,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谛妄”指言語或行為虛假、誇大、不切實際,強調虛實混雜、真假難辨的狀态。例如形容人說話做事不腳踏實地,或内容缺乏真實依據。


二、詞素解析

  1. 谛(dì)

    • 本義為仔細(聽或看),如“谛聽”“谛視”;
    • 引申為真實、準确的道理,如“真谛”“妙谛”。
  2. 妄(wàng)

    • 指荒謬、不合理,如“狂妄”“妄人”;
    • 也指非分、胡亂的言行,如“妄動”“妄加猜疑”。

兩字組合形成對立統一的關系,既包含“真實”又暗含“虛妄”,整體強調真假混雜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1. 文獻引用
    章炳麟在《與友人論國學書》中寫道:“虛實諦妄,一切無辨章者”,批評學術研究中真假混雜、缺乏辨别的現象。

  2. 日常語境
    多用于批評他人言論浮誇、不切實際,或描述内容虛實難辨的情況。例如:“他的計劃看似宏大,實則谛妄無據。”


四、近義與關聯詞


“谛妄”通過“谛”與“妄”的對比,生動表達了真假交織的狀态,既可用于學術批評,也可形容日常言行浮誇。其核心在于虛實混雜、缺乏真實性,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熬磨寶惜博浪椎參玩陳登科沖劑詞窮理盡儋藍單羸都波發令翻布風末風檣陣馬高老頭臯洛歌星谷田龁齧賀知章狐魅假父缣纩焦腐嬌養潔靜解鈴還是系鈴人近水樓台先得月筐籠曠世無匹戀胊蟉結料校留餘地賣藝碼瑙蒙雜目注心營内睦餒弱陪京偏鑒破坐取適禳田忍涕肉跳神驚如心三七分賞適梢瓜士操守望素書泰山其頹聽信無貸無容贅言小海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