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畝的意思、百畝的詳細解釋
百畝的解釋
亦作“ 百畮 ”。一百畝土地。亦泛指廣闊之地。《周禮·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鄭玄 注:“畮,古‘畝’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後氏 五十而貢,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淮南子·诠言訓》:“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啟處。” 唐 劉禹錫 《再遊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浄盡菜花開。”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 周 制百步為畝,一夫百畝(約合今31.2畝),稱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單位。”
詞語分解
-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 畝的解釋 畝 (畝) ǔ 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畝等于一公畝。 田中高處,壟:“居于畎畝之中”。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百畝”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含義
指一百畝土地,也可引申為廣闊田地。古時寫作“百畮”,其中“畮”是“畝”的異體字。
二、曆史溯源
- 土地制度: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不易之地家百畮”,指無需輪耕的優質土地分配标準。
- 朝代差異:《孟子》對比三代田制,提到周代實行“百畝而徹”的稅收制度,即每戶耕作百畝并按産量十分之一納稅。
三、現代換算
據郭沫若《中國史稿》考證,周代百畝約合現代32畝(1周畝=100步×1步,1步約1.5米)。
四、文學意象
常被用作田園象征,如劉禹錫《再遊玄都觀》中“百畝庭中半是苔”描繪荒蕪景象,現代文學中多用于表達農耕文化或土地規模。
提示: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産生具體數值與泛指概念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畝》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有100畝土地的面積。現在我們來拆解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部首是“白”和“畝”,其中“白”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它意味着“白色”;而“畝”則是表示土地面積的單位。整個詞共有8個筆畫。“百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例如,“百”在繁體字中寫作“百”,而“畝”在繁體字中寫作“畝”。下面是一個例句:“這片農田有百畝,足夠種植大量莊稼。”除此之外,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來豐富詞彙。例如,我們可以用“千畝”來表示1000畝的面積;或者可以用“百畝”來描述一個農田的面積。在近義詞方面,可以用“百頃”來表示相同的面積;而反義詞方面,則可以使用“一畝”,表示隻有一畝的面積。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