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畝的意思、百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畝的解釋

亦作“ 百畮 ”。一百畝土地。亦泛指廣闊之地。《周禮·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鄭玄 注:“畮,古‘畝’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後氏 五十而貢,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淮南子·诠言訓》:“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啟處。” 唐 劉禹錫 《再遊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浄盡菜花開。”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 周 制百步為畝,一夫百畝(約合今31.2畝),稱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單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畝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1. 字面含義

    “百畝”指一百畝土地面積,是中國古代土地計量單位(1畝≈666.7平方米)。其核心意義為特定規模的農田,常用于描述古代農業社會的土地分配标準。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曆史制度背景

    西周至戰國時期,“百畝”是井田制下農戶的标準授田面積。如《孟子·梁惠王上》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反映當時“一夫百畝”的農耕經濟模式。來源:《孟子》戰國篇。

  3. 典籍中的文化意象

    在《周禮·地官》中,“百畝”象征基礎生産單元,如“不易之田家百畝”,代表國家賦稅與民生根基。後世詩詞(如王安石《後元豐行》)亦以“百畝”喻指豐饒田園。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

  4. 計量演變

    曆代畝制實際面積差異較大:周代百畝約合今29畝,唐代擴至80畝,明清固定為今制百畝(約6.67公頃)。此變遷體現古代土地制度的調整。來源:《中國曆代度量衡考》(丘光明著)。

  5.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百畝”多用于文學修辭或曆史叙述,如“百畝試驗田”指農業科研項目,保留其規模性象征意義。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百畝”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含義 指一百畝土地,也可引申為廣闊田地。古時寫作“百畮”,其中“畮”是“畝”的異體字。

二、曆史溯源

  1. 土地制度: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不易之地家百畮”,指無需輪耕的優質土地分配标準。
  2. 朝代差異:《孟子》對比三代田制,提到周代實行“百畝而徹”的稅收制度,即每戶耕作百畝并按産量十分之一納稅。

三、現代換算 據郭沫若《中國史稿》考證,周代百畝約合現代32畝(1周畝=100步×1步,1步約1.5米)。

四、文學意象 常被用作田園象征,如劉禹錫《再遊玄都觀》中“百畝庭中半是苔”描繪荒蕪景象,現代文學中多用于表達農耕文化或土地規模。

提示: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産生具體數值與泛指概念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阿嬭八垢半流質北海尊贲耀逼尖博接愁霜存根打前站狄狄洞中仙法度仿生學肥私馮戎扶牆摸壁鋼軌宮媛谷産孤偾桂圓含有黑爪見金結絡借誼寄賣九丑拘鎖愧窘靈墟理想派盧扁沒腳蟹門詞夢見周公霓帔劈啪期單跂蹻清江引寝食俱廢勸聳蒻笠弱枝三島適當其時施展四絕唐突騰骛題破山寺後禅院團攣五大運動無地自處霧集雲合崄隘筅帚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