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vers and mountains;country;state power]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鑒》
江山如畫。——宋· 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江河山嶽。《莊子·山木》:“彼其道遠而險,又有江山,我無舟車,奈何?” 晉 郭璞 《江賦》:“蘆人漁子,擯落江山。” 唐 杜甫 《宿鑿石浦》詩:“早宿賓從勞,仲春江山麗。”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六章:“他常常在處理軍務之暇,同幕僚和清客們站在船頭,指點江山,評論形勝,欣賞風景,談笑風生。”
(2).借指國家的疆土、政權。《三國志·吳志·賀劭傳》:“割據江山,拓土萬裡。”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指望待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輔皇家救困扶危。”《說唐》第六三回:“孤家争取江山,管甚麼有仇無仇?”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六:“咱們一起打江山,一塊坐江山。”
"江山"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自然地理概念
字面指江河與山嶽,泛指自然山水景觀。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江河和山嶺,多用來指國家或國家的政權"㊟¹。此義項常見于古典詩詞,如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描繪自然風光。
疆域領土象征
引申指國家疆土,強調地理空間範疇。《漢語大詞典》釋為:"江河山嶽。借指國家的疆土、政權"㊟²。如《三國志》"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為援而不可圖也",其中"江東"即區域性江山代稱。
政權與統治權借代
自春秋時期"江山"便隱喻國家政權,《辭海》注解:"舊時喻指帝王統治的權力"㊟³。如趙匡胤"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論,即強調政權獨占性。今多用于"江山易主""守護江山"等政治語境。
在傳統書畫中,"江山圖"成為固定題材,如北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通過青綠山水展現"天人合一"的哲學觀㊟³。
"打江山"指奪取政權,"坐江山"喻掌握統治權,如民諺"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反映治國理念㊟²。
蘇轼"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念奴嬌·赤壁懷古》),将自然景觀與曆史興衰相聯結,賦予時空永恒感㊟³。
時期 | 語義側重 | 典型用例 |
---|---|---|
先秦兩漢 | 自然地貌 | 《楚辭》"目極千裡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
隋唐 | 疆域/政權 | 李煜"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
宋元以降 | 政權象征強化 | 關漢卿"恁時節江山動搖"(《單刀會》) |
現當代 | 國家民族指代 | "江山如此多嬌"(毛澤東詞) |
權威來源
㊟¹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P.641
㊟²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卷5 P.1093
㊟³ 夏征農主編《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江山"詞條
“江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意義
指江河和山嶺的自然景觀組合,如“江山多嬌”形容山河壯麗。
引申含義
代指國家疆土或政權,常見于政治語境,如“人民的江山”“政權穩固”。
文學意象
唐代杜甫《宿鑿石浦》中“仲春江山麗”描繪自然景色;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則融合了地理與曆史意境。
政權象征
《三國志》提到“割據江山,拓土萬裡”,強調疆土與統治權的關系。
“江山”既可描述自然地理風貌,也承載了國家主權、政權穩固的深層文化内涵,是漢語中兼具美學與政治意義的典型詞彙。
安濟坊粑粑百伶百俐巴山度嶺辟舉陳言老套赤幹赤雞寵厲揣摸春裝辭辇辭愬到老電滾子東崖放想反噬飛來橫禍豐取刻與鳳帳腐障崗頭澤底剛毅木讷貴骨歸阙蹇舛鑒諒絶出局務浪蒼令慈靈天表爐峯率口蠻貉梅梁魅鄉門倌撚支膩得得女頭锵锵濟濟錢義契箭清溜秦塞屈戍稍黩筐篚師子座绶帶鳥趟馬桃花薄命歪纏畏畏委郁烏柏無疋霄晖小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