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廪稍的意思、廪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廪稍的解釋

亦作“廪稍”。舊指公家按時供給的糧食。語本《儀禮·聘禮》“惟稍受之。” 漢 鄭玄 注:“稍,廩食也。” 賈公彥 疏:“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廩為稍。” 宋 葉適 《四屯駐兵奏議》:“廩稍惟其所賦,功勳惟其所奏。” 元 揭傒斯 《靖州廣德書院記》:“厚歲币以聘師,高廪稍以養生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廪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含義可從字義與曆史用法兩方面解析:

  1. 字義拆解

    • “廪”本義指糧倉,後引申為官府發放的糧食補助,如《說文解字》釋“廪,谷所振入”。
    • “稍”古義為逐漸、細微,亦有“俸祿”的衍生義,如《周禮》中“稍食”即指官吏的祿米。
  2. 詞義解釋

    合稱“廪稍”多指古代官府按例發放的糧食或津貼,特指供給學生、官吏的日常米糧。例如《宋史·職官志》記載,國子監生員“月給廪稍”以維持生計。

  3. 曆史演變

    該詞盛行于宋明時期,明清後漸少使用。其内涵從實物糧食擴展至泛指官方供給的基本生活物資,如清代《日知錄》提及“廪稍之制,曆代損益不同”。

  4. 文獻用例

    • 宋代朱熹《學校貢舉私議》稱“廪稍不足,則士無所仰”。
    • 明代《萬曆野獲編》載“生員廪稍,歲支米二十四石”,反映其具體數額。
  5. 現代釋義

    當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官府供給的糧食”,屬曆史詞彙,今多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周禮》《宋史》《日知錄》《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廪稍(lǐn shāo) 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官府或公家定時供給的糧食,多用于描述官吏的俸祿或學生的生活補給。例如“高廪稍以養生徒”即指用豐厚的糧食供養學生。

2.詞源考據

3.用法與文獻引用

4.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與“俸祿”“廪食”等詞相關,但更側重“定時供給”的特性,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教育相關的記載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靖州廣德書院記》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城表八門五花辯贍避風港荜路炳炳琅琅冰潔淵清駁窦慚惋唱造超階越次崇軌崇文館楚老次級詞品大開眼界東門逐兔放黜肥瘦符拔釜中魚高奬官官毫素賀慰鶴怨猿驚鴻鑪皇風護身符加演競進舉坐抗高狂飈琅誦柳亸花嬌柳青謬種流傳木香菊怒火沖天前民錢神潛翼祈寒妻離子散輕薄無禮茕茕孑立三上五落僧館社會總需求使人首夔廋人泰山壓卵偷苟頹圮下層社會象劍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