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廪稍”。舊指公家按時供給的糧食。語本《儀禮·聘禮》“惟稍受之。” 漢 鄭玄 注:“稍,廩食也。” 賈公彥 疏:“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廩為稍。” 宋 葉適 《四屯駐兵奏議》:“廩稍惟其所賦,功勳惟其所奏。” 元 揭傒斯 《靖州廣德書院記》:“厚歲币以聘師,高廪稍以養生徒。”
廪稍(lǐn shāo) 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官府或公家定時供給的糧食,多用于描述官吏的俸祿或學生的生活補給。例如“高廪稍以養生徒”即指用豐厚的糧食供養學生。
與“俸祿”“廪食”等詞相關,但更側重“定時供給”的特性,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教育相關的記載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靖州廣德書院記》等古籍。
《廪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官宦家族中管理糧食儲備的地方。在古代,官宦家族通常會有專門的倉庫來儲存糧食,這個倉庫就是指為廪稍。
《廪稍》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是11。
《廪稍》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的《左傳》一書中,它描述了當時官宦家族中管理糧食儲備的地方。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廪稍》的繁體字是「廩稍」。
在古代,「廪稍」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有時會将「廪」寫作「廩」,或将「稍」寫作「燒」。這些變體在不同的文獻和書籍中也有出現。
1. 官府的糧食儲備都放在廪稍裡。
2. 管理廪稍的官員負責确保糧食的儲存和分配。
1. 廪庫:指糧食儲備的倉庫。
2. 廪官:指負責管理廪稍的官員。
3. 廪糧:指存放在廪稍中的糧食。
廪倉、糧倉、倉庫
民間倉、私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