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筌象的意思、筌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筌象的解釋

佛教語。指未超脫塵世的景象。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願文》:“夫至覺玄湛,本絶聲言,玅慮虛通,固略筌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筌象”是一個具有佛教哲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詞義:佛教術語,指尚未超越世俗牽絆、未達到超脫境界的世間景象。該詞通過“筌”(捕魚竹器)的意象,隱喻世俗事物對精神的束縛。

二、來源與用法

  1.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王僧孺的《禮佛唱導發願文》:“夫至覺玄湛,本絕聲言,妙慮虛通,固略筌象”,此處強調佛理超越世俗表象。

  2. 引申含義
    可擴展為對物質世界的執念或認知局限,如唐代元稹詩句“亦可薰為筌”中的“筌”即暗含此意。

三、相關概念

四、總結

“筌象”融合了佛教哲學與漢語意象,既體現對世俗的批判性認知,也反映古代文人對精神超脫的追求。其内涵與“執念”“無明”等佛學概念有相通之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筌象:意思和拆分部首和筆畫

筌象(quán xiàng)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筌和象。拆分部首是竹(筌)和目(象)。

筌的筆畫順序是豎、橫、橫、撇、鈎,共5畫。

象的筆畫順序是橫、豎、撇,共3畫。

來源和繁體

筌象一詞的來源在《莊子·外物》一書。在這個故事中,描述了一個人正在河邊的筌凫池中捉魚。他以技術娴熟、身手敏捷的方式将鳥網卷起,魚苗從其中無一逃脫。筌象也因此成為形容技術娴熟、精湛的比喻。

繁體字中筌和象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筌的寫法略有變化。古代的筌字下面會有一個額外的點,表示豎直方向的水流動。而現代簡化字取消了這個點。

象的古代寫法和現代一樣,沒有變化。

例句

1. 他的技術水平真是筌象出水,無人能及。

2. 這位棋手下棋的水平高超,真是筌象過河,無往不勝。

組詞

1. 筌房:指捕魚的地方。

2. 筌峰:指像竹筍一樣的突起。

3. 筌蹄:指被綁在馬腳上的東西。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高超、娴熟、精湛。

反義詞:初級、拙劣、不熟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