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址的意思、貫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址的解釋

籍貫。 明 張居正 《進職官書屏疏》:“顧人主尊居九重,坐運四海,於臣下之姓名、貫址尚不能知,又安得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乎?” 明 無名氏 《女真觀》第二折:“它問我那彈琴的姑姑,是何處人氏,幾歲在此出家,這等聰明!我對它説師父的貫址來歷。”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拟》:“其年歲貫址之下,有職者序履歷,吏序參充,僧道序簪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貫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用法與語境

  1. 古代官方文書:如明代張居正的奏疏中提及“臣下之姓名、貫址尚不能知”,強調官員的籍貫信息對治理的重要性。
  2. 文學作品:在古典小說或戲劇中,用于描述人物的出身,例如《女真觀》中“師父的貫址來歷”。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文獻中,日常交流通常用“籍貫”替代。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戶籍制度或相關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明代奏疏或地方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貫址

貫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貫和址。

部首和筆畫

貫這個字的部首是貝,總共有3筆。址這個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6筆。

來源

貫址最初的含義是“貫徹到底”的意思,後來演變為指代“直通的位置”或者“确定的方位”。這個詞出自古代的《詩經·秦風·匏有苦葉》,是詩人用來表達對國家政治的思考和希望有強有力的領導力。

繁體

《貫址》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着原來的形态,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包括一些細節的變化。貫字的寫法上,貝的左部分在古代字典中寫作貝,右部分寫作夃。址字的書寫方式依然保持不變。

例句

他堅持貫徹貫址的原則,讓公司的發展一帆風順。

組詞

貫通、貫徹、堅持不貫、地址、地址、逐字逐句。

近義詞

貫徹、實施、執行。

反義詞

隨意、任性、不堅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