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恭己的意思、恭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恭己的解釋

(1).謂恭謹以律己。《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 舜 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 舜 舉衆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 唐 崔元翰 《奉和聖制三日書懷因以示百寮》:“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明史·劉基傳》:“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

(2).指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後漢書·梁冀傳》:“在位二十餘年,窮極滿盛,威行内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年》:“時政在 曹氏 ,天子恭己, 悅 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故作是書。” 胡三省 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無所預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議院上》:“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恭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恭謹律己
    指個人以恭敬謹慎的态度約束自我,強調内在修養。如《論語·衛靈公》中提到舜帝“無為而治”時,描述其“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即通過嚴于律己實現垂拱而治。

  2. 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
    多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因權臣專政而失去實權,僅保留象征性地位。例如《資治通鑒》記載東漢獻帝時期“時政在曹氏,天子恭己”,即漢獻帝大權旁落于曹操。


二、語境與用法


三、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恭己》的意思

《恭己》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以恭敬和謙虛的态度對待自己,尊重他人,以及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諧。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恭己》這個詞的部首是心,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恭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聖賢的思想。它強調了一個人應該虛心謙卑,不驕傲自滿,對待他人要以尊敬和理解的态度。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恭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恭己」這個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它有時被寫成「恭巳」或「恭已」。不同的書法家和文化背景會對字形有所改變,但其中的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對待長輩和師長,我們要懷着恭己的心态。

2. 他通過恭己的姿态赢得了許多人的尊重。

組詞

1. 自恭:自我謙虛和尊重

2. 己見:個人的意見或見解

3. 恭敬:對别人表示尊重和敬意

近義詞

1. 謙遜:虛心、謙卑

2. 和藹:和善、親切

反義詞

1. 驕傲:傲慢、自負

2. 自私:隻關心自己,不關心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