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恭己的意思、恭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恭己的解釋

(1).謂恭謹以律己。《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 舜 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 舜 舉衆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 唐 崔元翰 《奉和聖制三日書懷因以示百寮》:“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明史·劉基傳》:“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

(2).指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後漢書·梁冀傳》:“在位二十餘年,窮極滿盛,威行内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年》:“時政在 曹氏 ,天子恭己, 悅 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故作是書。” 胡三省 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無所預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議院上》:“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恭己”為漢語古典詞彙,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論語·衛靈公》“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指古代君主以莊重姿态端坐王位,後引申為自我約束的修養行為。《漢語大詞典》訓釋其本義為“端正自身儀态以顯威儀”,強調通過外在儀态規範實現内在德性培育。

二、語義分層

  1. 表層含義:形容身體姿态端正恭敬,《古代漢語詞典》引《後漢書》用例“恭己臨朝”,特指帝王臨朝時保持莊嚴坐姿的禮儀規範。
  2. 深層寓意:蘊含儒家修齊治平思想,《十三經注疏》解析為“修己以敬”的道德實踐,通過形體約束達成心性修養的哲學路徑。

三、現代轉義 現代漢語中演變為複合詞“恭己守禮”,《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當代用法指代恪守傳統道德規範的行為範式,常見于評價個人品行端方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恭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恭謹律己
    指個人以恭敬謹慎的态度約束自我,強調内在修養。如《論語·衛靈公》中提到舜帝“無為而治”時,描述其“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即通過嚴于律己實現垂拱而治。

  2. 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
    多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因權臣專政而失去實權,僅保留象征性地位。例如《資治通鑒》記載東漢獻帝時期“時政在曹氏,天子恭己”,即漢獻帝大權旁落于曹操。


二、語境與用法


三、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呗聲弼輔彼竭我盈長借馬稱述持節從橫等宜雕篹多于恩不放債恩政範銅沸耳風行雷厲高古宮罰攻堅公理冠蓋火不騰犍牛建事靜坊集體戶激飏倥急攔禁了了烈燒裡向論年馬勃牛溲麥苗買牛賣劒麥争場門枋沵沵密密實實蘋果籃子靜物畫撲嗤窮山窮巷湫水曲泉如虎添翼三羸散帙盛古身教釋典食幹石楠肆情歎奬帖帖頭秃王賓蚊負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