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泥玉檢的意思、金泥玉檢的詳細解釋
金泥玉檢的解釋
以水銀和金為泥作飾、用玉制成的檢。古代天子封禅所用。《太平禦覽》卷五三六引 晉 司馬彪 《續漢書·祭志》:“有玉牒十枚列於方石旁,東西南北各三,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蓋;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為泥。”因指封禅所用的告天書函。《漢書·武帝紀》“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 泰山 ”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梁書·許懋傳》:“且 燧人 以前,至 周 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樸,不應金泥玉檢,升中刻石。” 清 金志章 《因樹亭觀唐明皇磨崖碑》詩:“金泥玉檢著符瑞, 江 茅 鄗 黍昭虔供。”
詞語分解
- 金泥的解釋 .以水銀和金粉為泥,作封印之用。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剋石紀號,著己績也。或曰:金泥銀繩,印之以璽。”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 衛青 、 張騫 、 蘇武 、 傅介
- 玉檢的解釋 .玉牒書的封箧。《漢書·武帝紀》“登封 泰山 ”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玉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 唐 李商隱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
專業解析
金泥玉檢是源自中國古代帝王封禅儀式的專有名詞,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面釋義
- 金泥:指以金粉和膠水調和而成的泥狀物,用于封印重要文書或玉牒。古代封禅時,将寫有祭文的玉牒用金泥封存于玉制函匣中,象征天命所歸。
- 玉檢:指雕刻精美的玉制書函封面或封匣,用于存放封禅文書。《史記·封禅書》載封禅需“以金為泥,以玉為檢”,突顯其神聖性。
- 整體含義:特指封禅儀式中盛放祭文的玉函及其金泥封印的整套禮器,代表帝王與天溝通的至高憑證。
二、文化象征與曆史淵源
-
封禅儀式的核心
封禅是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國家級大典,“金泥玉檢”為儀式中最關鍵的禮器。據《後漢書·祭祀志》記載,漢武帝封禅時“以金為繩,以玉為檢”,将祭文秘藏于玉匣,金泥封印後埋入祭壇,象征政權受命于天。
-
天命正統的象征
其材質(金玉)與形式(封印)雙重強化了王權的神聖性。《五經通義》稱:“封禅者,金泥玉檢,告太平于天”,表明它既是帝王功績的總結,也是君權神授的物證。
三、文學引申與演變
唐代起,“金泥玉檢”逐漸演變為文學意象:
- 指代帝王功業:如李商隱《贈華陽宋真人》中“金泥玉檢登封事”,借古喻今頌揚盛世。
- 象征珍貴隱秘之物:清代文人用以比喻珍稀文獻或隱秘真迹,如龔自珍詩中“金泥玉檢太嶙峋”,暗指罕世典籍。
權威參考文獻
- 曆史典籍
- 《史記·封禅書》(司馬遷)
- 《後漢書·祭祀志》(範晔)
- 訓诂文獻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金泥玉檢”詞條釋為“以水銀和金為泥作封印,以玉為檢的古代帝王封禅所用書函”。
- 《辭源》(商務印書館):詳述其封禅禮儀背景及材質構成。
- 文化研究
- 《泰山封禅與古代社會》(山東人民出版社):解析金泥玉檢在禮制中的政治符號意義。
“金泥玉檢”既是封禅禮器的實物名稱,亦承載着中國古代“天命觀”與政治文化的深層隱喻,堪稱華夏禮制文明的标志性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金泥玉檢”是一個與古代帝王封禅儀式相關的成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構成
- 金泥:指以水銀混合黃金制成的泥狀物,用于封緘或裝飾。
- 玉檢:即玉制的書函封蓋或封檢,用以保護文書(如玉牒文)的貴重材質器具。
組合後,特指帝王封禅時用于存放告天文書的豪華書函。
二、曆史用途
封禅儀式:
古代帝王(如漢武帝、唐玄宗)為彰顯功績,會在泰山舉行封禅大典,向上天禀告治國成就。此時需将記載功績的玉牒文密封于“金泥玉檢”中,以示神聖與隆重。例如《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封禅時使用“金泥玉檢”存放刻石紀號的文書。
三、文化象征
- 權力象征:僅限帝王使用,體現皇權與天命的聯結。
- 工藝價值:以金、玉等珍稀材料制作,反映古代高超的工藝水平。
四、文獻記載
- 《續漢書·祭志》提到封禅玉牒“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為泥”。
- 唐代李商隱詩句“玉檢賜書迷鳳篆”也側面印證其文化意涵。
五、近義詞與關聯詞
- 玉牒金書:指封禅所用的玉制文書。
- 玉檢金泥:與“金泥玉檢”含義相近,部分文獻中可互換使用。
若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書》《梁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領階層颮颮弼教蒼赤長制春花秋月撺唆綷縩大綱道方大壯舞登號獨鶴雞羣兒客肥打吠厖赗遺佛生日擀面杖高雄市革軌工布冠珥含絲蟲衡服話箱槥椟混入貨源講序記諜截頭渡稷禼翁陖翟兩邊廂連珂寥寥數語捋須瞞神弄鬼茅苫煤球爐猕猴梯墨盒子氣輪勸贊乳腐三人為衆三至燒獻詩魂私雠啼哭投幾吐根土建惘然若失鄉豪鄉闾先河後海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