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栖息的鶴。 唐 元稹 《清都夜境》詩:“栖鶴露微影,枯松多怪形。” 唐 白居易 《立秋夕有懷夢得》詩:“迴燈見栖鶴,隔竹聞吹笙。”
(2). 舒州 潛山 景色奇絕, 南朝 梁 寶志禅師 與 白鶴道人 争欲居住, 梁武帝 命兩人比法,以物志地,先得者居住。道人以鶴為記, 寶志 以錫杖為記。結果錫杖先着山麓,于是鶴飛它處。因以“栖鶴”指道人的止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道士》:“何日栖鶴東觀,竟不聞之,殊缺地主之禮。”參閱《神僧傳·寶志》。
“栖鶴”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字面含義
指栖息停留的鶴,常見于古典詩文意象。如唐代元稹《清都夜境》中“栖鶴露微影”、白居易《立秋夕有懷夢得》中“迴燈見栖鶴”,均以鶴的栖息姿态烘托意境。
典故引申
源自南朝梁代典故:寶志禅師與白鶴道人争奪舒州潛山居住地,梁武帝命二人以物标記選址。白鶴道人放鶴為記,寶志擲錫杖占山,最終錫杖先至,鶴遂飛離。此後“栖鶴”被引申為道人止息修行之地。
二、特殊用法辨析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列為成語,比喻“身居高位或顯赫地位”。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及主流文學引用,可能是現代引申義,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注:若需探究文學意象或宗教典故,建議優先參考唐代詩文及南朝曆史記載;若涉及成語用法,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栖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鳥類“鶴”栖息、停留的地方或形象。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山水之間優美、宜人的地方。
栖字由木(木字底部)和其它成字部分組成。鶴字由鳥和皆有組成。
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栖鶴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句話:“趙羨之求仕于齊,齊景公使仲尼與之遊。曰:‘夫如是,奚而不樂乎?’對曰:‘鶴在于池,栖息于洲,飛者日已遠矣,非其志也。’此即栖鶴之典故來源。”原文中的“鶴在于池,栖息于洲”被引申為栖鶴的意思。
繁體字“栖鶴”用于表示栖鶴。
古時的栖鶴字形與現代基本相似,隻是書寫方式有所區别。
1. 這座花園是一個栖鶴的美麗之地。
2. 探險家在深山中發現了一處栖鶴的天堂。
1. 栖身:栖息居住。
2. 栖息:栖身休息。
3. 栖居:栖身居住。
1. 栖息:栖身、栖居。
2. 栖身:栖息、栖居。
遷徙:鶴在季節之間從一個地方飛往另一個地方的行為。相對于栖鶴來說,遷徙表示着鶴不再栖息于原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