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權節的意思、權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權節的解釋

(1).平衡調節。《國語·齊語》:“令夫農羣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其用,耒、耜、耞、芟。” 韋昭 注:“權,平也,平節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

(2).指臨時的調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若夫筆句無常,而字有條數,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或變之以三五,蓋應機之權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權節”的漢語詞典釋義

“權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權”與“節”兩個單字複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這兩個字的本義及複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兩方面:

  1. 權衡與節制:

    • “權” 本義指秤錘(《說文解字·木部》:“權,黃華木。一曰反常。”後假借為秤錘義),引申為衡量、比較、審時度勢、變通(如“權衡利弊”、“通權達變”)。
    • “節” 本義指竹節(《說文解字·竹部》:“節,竹約也。”),引申為節制、約束、法度、關鍵(如“節制”、“禮節”、“節氣”)。
    • “權節”合義 指在行事或處理問題時,既要進行周密的權衡考量,又要有所節制、遵循一定的法度或限度。它強調在靈活變通(權)的同時,不忘根本原則和約束(節),以求達到適宜、得當的效果。例如,在治理國家或處理事務時,既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權),又需遵守禮法、不逾規矩(節)。
  2. 權宜的節制/臨時的法度:

    • 此義更側重于“權”的“權宜、臨時變通”之意。
    • “權節” 可指在特殊情況下,為了適應時勢或解決當前問題而臨時設立或采取的節制措施、變通的法度。它并非長久不變的常規法度,而是特定條件下的應變之舉。

“權節”的核心内涵在于“在權衡變通中保持節制,或在臨時應變時設立法度”,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中關于原則性與靈活性、常法與權變之間辯證關系的思考。它要求行為處事既要審時度勢、不拘泥刻闆(權),又要有所規範、不肆意妄為(節)。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權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

一、基本含義

  1. 平衡調節
    指通過權衡和調整達到平衡狀态。例如《國語·齊語》中提到的農具使用場景:“權節其用,耒、耜、耞、芟”,即根據四時變化合理調節農具的使用方式。

  2. 臨時的調節
    強調因應實際情況的靈活調整。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章句》中讨論文章句式時提到:“變之以三五,蓋應機之權節也”,指根據内容需要臨時調整句子長短。

二、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國語·齊語》或《文心雕龍》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妳白俄白善傍觀冷眼鼻汀鄙愚不及差布長詩吹沙翠濤房勞返光繁缺肥分分級撫柔副着感怆管庫貴巧貴盛過露還觊含經堂禾谷夫人紅水河懽忭鼓舞驚弦精勇浚波快晴愦眊連璧連治漫不經意漫爛尨茸木厥棚朳缥渺普陀窮追不舍棄文就武泉花群牧判官日鏡乳雀三采三器搔搔世辟詩琴實授土調拖累辋幰萬事通蛙蝦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