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權節的意思、權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權節的解釋

(1).平衡調節。《國語·齊語》:“令夫農羣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其用,耒、耜、耞、芟。” 韋昭 注:“權,平也,平節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

(2).指臨時的調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若夫筆句無常,而字有條數,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或變之以三五,蓋應機之權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權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

一、基本含義

  1. 平衡調節
    指通過權衡和調整達到平衡狀态。例如《國語·齊語》中提到的農具使用場景:“權節其用,耒、耜、耞、芟”,即根據四時變化合理調節農具的使用方式。

  2. 臨時的調節
    強調因應實際情況的靈活調整。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章句》中讨論文章句式時提到:“變之以三五,蓋應機之權節也”,指根據内容需要臨時調整句子長短。

二、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國語·齊語》或《文心雕龍》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權節的意思

權節是個多義的詞彙,既可以指身份地位的權勢,也可以用來形容行為舉止中的規矩和禮節。它強調的是權力與尊嚴的結合,是一種有着統治和自律特點的标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權節的部首是“木”,由三筆構成。

來源

權節一詞的起源很早,最初指的是樂府詩中歌頌王室權威的篇章。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形容權力與規矩的詞彙。在古代社會中,權節一詞常與君王、貴族、官員等相關。

繁體字

權節的繁體字為「權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權節的寫法有所不同。舊時使用的寫法主要是「權節」或「權節」。

例句

1. 他手握權節,統治着整個國家。

2. 她言辭懇切,卻絲毫沒有違背權節。

3. 在儀式上,堅守權節是非常重要的。

組詞

權衡、權威、權力、節制、節奏。

近義詞

規矩、禮節、權柄、尊嚴、威望。

反義詞

草率、放縱、庸俗、不端、惡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