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頑不靈的意思、冥頑不靈的詳細解釋
冥頑不靈的解釋
愚昧無知而又頑固不化。 唐 韓愈 《祭鳄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明 锺惺 《與高孩之觀察》:“然和盤托出,亦一片婆心婆舌,為此冥頑不靈之人設。” 魯迅 《三閑集·我的态度氣量和年紀》:“這恐怕因為我‘冥頑不靈’,不得已而用之的罷。” 劉半農 《奉答某先生》:“我雖冥頑不靈,亦竊以為過矣。”
詞語分解
- 冥頑的解釋 昏庸頑鈍;愚鈍無知不然,則是鳄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韓愈《祭鳄魚文》詳細解釋.愚昧頑固。 唐 韓愈 《祭鳄魚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
- 不靈的解釋 .不曉悟。《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雲:“靈,曉也。” 唐 韓愈 《鱷魚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 葉聖陶 《倪煥之》五:“在這裡,
網絡擴展解釋
“冥頑不靈”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形容人愚昧無知、頑固不化,既不明事理又不願接受勸告。含貶義。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冥頑”(愚鈍無知)和“不靈”(不聰明)兩部分組成。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唐代韓愈《祭鳄魚文》:“不然,則是鳄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韓愈任潮州刺史時,通過此文警告鳄魚遷離,後借暴雨驅趕鳄魚,引申為對頑固者的警示。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批評他人思想僵化。
- 例句參考:
- “奶奶有許多冥頑不靈的封建思想。”
- “他老是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真是冥頑不靈。”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愚不可及、頑固不化
- 反義詞:聰明伶俐、恍然大悟
- 英文翻譯:silly and clumsy(笨拙愚鈍)
五、使用注意
- 讀音:“冥”讀作“míng”,不可誤讀為“mí”。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描述拒絕改變錯誤觀念的行為。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祭鳄魚文》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冥頑不靈:詞義
《冥頑不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遲鈍、固執,無法理解或接受新的事物或思想。這個成語主要用貶義的方式形容人的思維僵化和頑固不化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冥頑不靈》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冖、丨、灬,共分為6個筆畫。
來源
《冥頑不靈》是由《易經·系辭篇》中的“夫聰明者,小人之隱,見大人而不見小人者也。夫敬信者,大人之隱,見小人而不見大人者也”演變而來。最早引用這個詞的是明代文學家楊慎修的《晉書演義傳》中:“冥頑不靈,不化不悟”。後來人們将其簡化為如今的《冥頑不靈》。
繁體
《冥頑不靈》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為「冥頑不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冥」的古字形為「暝」;「頑」的古字形為「豌」;「靈」的古字形為「靈」。
例句
他長年生活在小山村,對現代科技完全冥頑不靈。
組詞
冥思苦想、頑強不屈、不靈活、遲鈍固執。
近義詞
頑固不化、思維僵化、墨守成規。
反義詞
開明進取、靈活變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